宁国喝茶上课资源,宁国茶道学习课程指南
初遇宁国茶的别样韵味
前阵子路过城东老街,空气里飘来一阵特别的茶香,跟平时喝到的绿茶、红茶都不太一样。顺着香味走进一家叫“宁韵茶舍”的小店,老板正给几位客人讲解宁国黄花云尖的冲泡手法。看着青瓷盖碗里缓缓舒展的嫩芽,我突然对系统学习茶道产生了兴趣——这就不得不提到寻找宁国喝茶上课资源的经历了。
说实话,刚开始在网上查资料时有点无从下手。输入“茶道培训”跳出来的大多是浮夸的广告,要么就是过于专业的评茶师课程。正发愁时,茶舍老板给我指了条路:“你要找的宁国茶道学习课程指南,其实藏在茶友们的口耳相传里。”他随手给我列了几个本地茶艺师开的小班课,还提醒说:“别光看价格,要选那些能亲手练习炭火煮水的实操课。”
最后报名的课程设在青龙湾畔的茶书院,每周叁晚开课。记得第一堂课,老师并没急着教动作,而是让我们先观察茶叶在玻璃壶中的沉浮。“宁国喝茶上课资源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我们讲究’活茶’。”她轻轻转动闻香杯,“像板桥炒青这类本地茶,必须用85度活水冲泡,水温高一度就锁不住兰花香。”
最有意思的是第叁周的茶席布置课。同学们带来的茶具千奇百怪,有个大姐甚至拎来祖传的紫砂壶。老师边调整茶具间距边说:“其实宁国茶道学习课程指南里最该记下的,是’器物为茶服务’这个理。你看这把壶嘴的弧度,刚好能让茶汤在杯中旋出涟漪。”
如今每次给朋友泡茶,他们总惊讶于我添水的节奏。其实这只是课程里的小窍门:注水时分叁次停顿,让茶叶有时间呼吸。某个雨夜试着用老师教的古法煎茶,当茶雾在灯下晕出光晕时,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老一辈说“茶汤里能看见宁国的山水”。
最近发现社区文化站也开设了公益茶课,用的还是本地茶农直供的鲜叶。要是你也想找靠谱的宁国喝茶上课资源,不妨周末去茶山走走。那些正在采茶的师傅们随手演示的冲泡手法,或许比教材上的更接地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