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嫩茶论坛,品茗会友话茶香
推开那扇雕花木门,茶香就悠悠地飘过来了。这不是那种隔着包装袋闻到的干香,而是带着水汽的、活生生的香气,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泡在了一壶水里。几个熟客正围坐在窗边的矮桌旁,手里捧着白瓷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就是喀什嫩茶论坛最平常的午后。
老板老杨是个有意思的人,你问他这茶怎么样,他从不直接说好坏。有一次我指着杯里舒展的叶片问他:“这算是好茶吗?”他眯着眼笑了,拎起壶又给我续上一点儿:“茶不说话,你喝喝看。觉得舒服了,就是它跟你有缘。”这话听着简单,细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在喀什嫩茶论坛待久了,慢慢就懂了——喝茶这事儿,真不是比谁懂得多,而是看谁喝得明白。
茶香里的那些人和事儿
常来的人里有个李老师,退休的语文教师。他喝茶有个习惯,总要先把茶叶放在掌心看半天,像是读一本书。他说每片茶叶都藏着一个故事,从茶山到茶杯,这一路的风霜雨露,最后都化在了这一口茶汤里。上回他带来一包自家亲戚种的绿茶,大家分着喝,他就在旁边讲这茶的来历——怎么采的青,怎么炒的制,说到兴起还比划起来。那天的茶好像格外香,大概是因为带着人情味吧。
还有个做滨罢的小王,年纪轻轻却成了这里的常客。他说代码写累了,来这儿坐坐,闻着茶香就能静下来。开始他什么都不懂,现在也能品出不同水温泡出的茶有什么差别了。“比调试程序有意思多了,”他笑着说,“程序错了会报产耻驳,茶泡坏了它也不说,就默默地难喝给你看。”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在喀什嫩茶论坛,这样的趣事几乎天天都有。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喝的不只是茶,更是这份难得的热闹和闲适。现代人活得太着急了,连喝杯咖啡都要站着喝完,能找个地方慢下来,真不容易。
老杨偶尔会拿出他的宝贝紫砂壶,那神情就像在介绍一位老朋友。“这壶跟了我十几年,从来没洗过洁剂,就用清水冲。”他边说边演示给我们看,“你看这茶垢,养得亮亮的,这才是壶的魂儿。”他说养壶如养心,急不得,骗不得,日子到了自然就见功夫了。这话让我想了很久——现在什么东西都求快,可真正好的东西,哪一样不是时间慢慢喂出来的?
想起第一次来这里,我还是个只会牛饮的门外汉。现在虽然还是说不出多少专业术语,但至少学会了怎么安静地喝一杯茶。就像老杨说的:“舌头会学习,心会记得。”每个来喀什嫩茶论坛的人,慢慢地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杯茶,也找到了愿意一起喝茶的人。
窗外天色渐暗,壶里的水又滚了。新来的客人推门而入,带着外面的凉意和好奇的目光。老杨不紧不慢地烫着新杯子,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冲泡。茶香还在弥漫,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因茶而起的缘分,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