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品茶喝茶工作室,榆树茶室品茗休闲空间
路过街角那棵老榆树时,总能看到二楼悬着竹帘的飘窗。榆树品茶喝茶工作室的灯笼在暮色里泛着暖光,像老朋友守在原地,等一场不赶时间的相遇。
推门时铃铛轻响,穿亚麻衫的茶艺师正在给紫砂壶淋壶。她抬头笑笑:"今天有刚到的凤凰单丛,带蜜兰香。"话音未落,茶香已漫到鼻尖。这种家常的熟稔让人松弛,仿佛我不是顾客,只是来邻居家串门。
茶汤里藏着时光的故事
曾经觉得喝茶是件挺玄乎的事。直到有回感冒,茶艺师给我泡了十年陈的白牡丹。几杯下肚,喉咙的毛躁感居然平复了。"茶不神奇,"她转动闻香杯,"只是树叶子借水说话,你听见了而已。"
现在我也能分辨,同一泡岩茶前叁道是青春期的热烈,四至六道是盛年的醇和,七道往后就像长辈的叮嘱,淡淡的却余韵绵长。在榆树茶室品茗休闲空间,每个初学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有人专攻普洱茶饼的年份考证,有人就爱捧着玻璃杯看碧螺春的茸毛沉浮——多好啊,这里容得下各种认真,也容得下所有不经意。
常遇见位银发奶奶,总坐在靠窗位置绣十字绣。问起怎么天天来,她手指摩挲着钧窑杯:"儿子在国外寄的明前龙井,在家泡总觉得差些味道。"后来我明白了,她品的不是茶,是有人轻声说"您来啦"的温暖。
榆树下的一方天地
榆树品茶喝茶工作室最妙的是不设条框。穿汉服来的姑娘们围炉煮茶,拍惫濒辞驳的年轻人用盖碗配手冲咖啡,穿校服的中学生会点九块九的袋泡茶写作业。茶艺师照样认真服务,给每桌配茶点时悄悄多放两片杏仁饼。
去年冬至那晚,我加班到十点路过。原本该打烊的茶室还亮着灯,茶艺师在教外卖小哥怎么用飘逸杯。"天冷,请您喝杯熟普暖暖。"她转身又给我斟了一杯。我们叁个陌生人就着窗外飘的初雪,聊起了家乡的冬夜。那时突然觉得,这个空间像老榆树伸出的枝桠,为匆忙的城市人遮出一片荫凉。
如今窗外新开了奶茶店,霓虹灯闪得晃眼。但榆树茶室品茗休闲空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步调——竹帘半卷,壶里水正叁沸,茶则里躺着松针般的雨花茶。它提醒着我们:生活不必总是冲刺,偶尔停下来,等一片茶叶缓缓舒展,等一杯茶从烫手到温润,等榆树的影子慢慢爬过青砖墙。
那只叁花猫又来了,熟门熟路跳上空着的藤椅。茶艺师给它倒了点清水,它舔舔爪子,蜷成毛团开始打盹。茶香袅袅里,忽然想起《茶馆》里老舍先生的台词:"莫谈国事,咱们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