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同城快约一夜,安丘同城速约当晚
晚上十点半,小陈刷着手机叹了口气。明天就要去见客户了,可方案还差最后一部分没完善。这个点找同事帮忙实在开不了口,他顺手点开同城信息平台,想着能不能找个本地同行简单对接下。
刚刷新页面,一条“安丘同城快约一夜”的动态跳了出来。发帖人是本地的设计师,正好也在赶项目。小陈试着发了句“你也在加班?”,对方秒回了个握手的表情。两人一聊才发现,原来都在为同类型的客户准备方案。
没想到这么巧
说来也怪,明明住在同一个城市,平时工作忙得连邻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现在隔着屏幕,反倒能和陌生人聊得热火朝天。小陈看着对话框里不断跳出的设计参考图,突然觉得今晚可能不用熬夜了。
他们约在写字楼下的24小时咖啡馆见面。凌晨一点的安丘格外安静,只有路灯在淅淅沥沥的小雨里泛着光。小陈推门进去时,靠窗的位置已经坐了个人,笔记本电脑亮着,旁边摆着两杯冒热气的咖啡。
“试试这个新出的挂耳,就当陪我醒醒神。”对方推过来一杯咖啡,“我姓李,做鲍滨设计的。”两人对着电脑屏幕比划起来,说着说着发现彼此的方案正好能互补。小李擅长的动态效果,正是小陈最头疼的部分。
雨点轻轻敲着玻璃窗,咖啡馆里只剩下键盘声和偶尔的讨论。小陈修改着配色方案,忽然想起白天客户提到的要求,顺手加进了新灵感。旁边的设计师眼睛一亮:“这个交互方式妙啊,我怎么没想到。”
雨夜里的意外收获
凌晨叁点半,雨渐渐停了。小陈把最终版方案保存好,抬头看见小李还在调整动效的细节。“其实我本来打算随便应付下的,”小李揉揉发酸的眼睛,“看你这么认真,都不好意思糊弄了。”
清晨五点多,东方泛起鱼肚白。两人站在咖啡馆门口道别,手里都拿着刚完成的方案。小陈突然想起什么:“要不把咱俩合作的部分打个包?没准客户会更满意这种组合方案。”
后来这个项目果然顺利通过了。客户特别提到喜欢方案里那种“默契的协调感”。现在小陈遇到棘手项目时,总会想起那个雨夜。原来在安丘同城速约当晚就能找到专业伙伴,这种即时协作的模式,比一个人埋头苦干高效多了。
上周末他又在平台看见小李的动态,这次对方在找摄影搭档。小陈笑着点开对话框,想起那晚热咖啡的香气。这座城市里藏着太多和自己一样的夜行人,或许下次该主动发起一次“安丘同城快约一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