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小区上课约茶,小区教学品茶相约
库尔勒的午后总是带着几分慵懒,阳光透过白杨树叶在柏油路上洒下斑驳光影。我拎着茶包走进小区活动室时,李阿姨正招呼着邻居们摆放桌椅。“今天咱们学红茶冲泡,谁带了祁门红茶?”她笑着望向大家,手里还提着刚烧开的水壶。
这种在小区里边上课边约茶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持续了小半年。起初只是几个爱喝茶的邻居在凉亭里闲聊,后来发展成每周一次的茶艺聚会。张老师退休前在茶厂工作,现在成了我们的免费讲师;王姐贡献出她家闲置的长桌;而我家阳台种的薄荷叶,成了茶点里最受欢迎的配饰。
茶香里的欢声笑语
记得第叁次聚会时,我们正在比较不同水温对铁观音的影响,新搬来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带着她家的玫瑰花酱来了。“这是我妈妈做的,”她有些害羞地解释,“配红茶特别好喝。”那天我们意外发现,在正山小种里加半勺玫瑰酱,竟然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风味。
现在每次聚会都像个小型的茶文化交流会。有人会带云南的普洱茶饼,有人捎来安溪的新茶,上周赵爷爷甚至翻出他收藏了二十年的老茶具。当那把紫砂壶被小心翼翼捧出来时,整个活动室都安静了。壶身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记录着岁月与茶汤的对话。
其实最让人期待的,反而不是学了多少茶道知识。每次水烧开的咕嘟声里,邻居们陆续推门进来,带着自家晒的果干或是刚烤的馕。七岁的妞妞总会第一个凑到茶海前,瞪大眼睛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她妈妈笑着说:“这孩子现在回家都要用盖碗喝白开水,说要有仪式感。”
前几天暴雨,本以为没人会来,结果活动室还是坐满了人。湿漉漉的雨伞在门口排成一排,屋里茶香氤氲。李阿姨翻出珍藏的金骏眉,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喝暖胃的红茶。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我们喝着茶聊起各自老家不同的饮茶习俗,福建的林姐说起她祖母的擂茶配方,引得大家直咽口水。
现在走在小区里,经常会有邻居隔着窗户打招呼:“明天带什么好茶来?”保安小张有次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来听听课。他说每次巡逻闻到茶香都觉得特别安心。当然欢迎啊,我们小区教学品茶相约的聚会,从来都是向所有人敞开的。
茶确实有种奇妙的凝聚力。上个月配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我们直接在茶桌旁支起了展板。居民们端着茶杯认真听讲解,活动结束还顺手把茶渣做成了环保酵素。社区主任开玩笑说,以后要多借助我们的“茶桌会议”来推进工作。
转眼秋凉,我们开始琢磨着在室内开辟个固定场地。物业主任老周尝过我们调的桂圆红茶后,主动提出可以把闲置的阅览室整理出来。现在大家正忙着设计茶柜,爱画画的刘老师准备在墙上画幅茶叶主题的壁画。看来这个在茶香中建立的奇妙联结,还要继续温暖我们的邻里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