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课喝茶资源,成都学习品茶好去处
成都人的课堂有点“野”
你说奇怪不奇怪?在成都,有人能把“上课”和“喝茶”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揉到一块儿去。不是我吹,你要是周末跑到叁圣乡或者人民公园转一圈,准能撞见这样的场景——一群人围着老师,面前既摊着笔记本,又摆着盖碗茶。这大概就是独属于成都的悠闲学习法吧。
先别急着皱眉头,觉得这不伦不类。我一开始也纳闷,这能学进去啥呀?后来被朋友拉去体验了一回“茶道入门课”,才算是开了眼界。那课堂,就设在荷塘边的一个敞亮的院子里。老师讲如何温杯、嗅香、品茗,我们就在底下跟着做。没有学校课堂里那种正襟危坐的压迫感,手捧着温热的白瓷杯,鼻尖是袅袅茶香,耳边是老师不紧不慢的讲解。哎,你别说,那些对于茶叶分类、冲泡技巧的知识点,反而像这茶汤一样,轻轻松松就流进脑子里了,记得特别牢。
这种独特的成都上课喝茶资源,如今是越来越丰富了。光是这“茶”字,就能衍生出无数花样。有正经的评茶师培训课,从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手把手教你怎么当个“专业舌头”;也有更偏向兴趣的宋代点茶体验,用茶筅快速击拂,看着茶汤表面泛起丰盈的白色沫饽,感觉自己也穿越回了风雅的宋朝。
所以啊,现在年轻人口中说的成都学习品茶好去处,早已不单指那些老牌茶馆了。许多隐藏在写字楼里的茶空间、美学工作室,都把教学作为重头戏。它们环境雅致,器具精良,教的也不仅仅是“喝茶”,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在这里泡一下午,学到的可能是一招冲泡手法,也可能是一种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能力。
那这种形式到底有啥魅力呢?我琢磨着,大概是打破了学习的刻板印象。在成都人看来,学习未必就得悬梁刺股,苦大仇深的。它也可以很惬意,很生活化。一杯好茶入口,理论知识随着回甘一起下肚,这种身体力行的记忆,比光看书本要深刻得多。而且,在这种松弛的氛围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很容易就聊开了,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
当然喽,也不是所有课都适合端着茶杯上。你想象一下,要是微积分或者编程课也这么搞,估计满脑子都是茶味儿,公式和代码全泡乱了。但这种形式,偏偏就特别契合那些需要静心感受、动手实践的课程,比如我提到的茶道,还有花艺、书法、香道等等。
下次你要是来成都,想找个地方充充电,又不想太枯燥,真不妨留意一下这些特别的课堂。找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点上一杯蒙顶黄芽或者碧潭飘雪,边学边品。那种知识和味觉的双重享受,大概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懂。这或许就是成都人特有的智慧,他们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可以品味的、缓慢而扎实的生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