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50元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附近哪里能找到类似服务
这两天在龙井村附近转悠,总听见有人嘀咕,说想找那个五十块一次的采茶女工。这话听着让人纳闷,现在龙井茶市上,哪还有这个价码的?
我蹲在茶山下的小卖部门口,和摇着蒲扇的店主老陈搭话。他嘬了口烟,眯眼望向远处茶山:"早五六年倒是有,那会儿外地来的采茶姐妹,吃住都在东家,工钱是按天算。现在啊..."他弹了弹烟灰,"光是请人吃顿饭都不止这个数。"
行情早就不是老黄历
清明前的茶山雾气蒙蒙,戴着斗笠的采茶人手指在茶尖翻飞。问了几位歇晌的大姐,她们扯着汗津津的衣领直笑:"五十块?现在采一斤青叶工钱都要百来块,您这说的怕是十年前的事。"旁边整理竹篓的姑娘插话:"我们都是从歙县来的,租住在山脚民房,每天光车费都要十来块呢。"
茶园主人老周正指挥工人搬肥料,听他算账更明白:包吃住日结二百叁,这是眼下采茶季的行情。"要是按采摘次数算",他捏着刚摘的茶芽比划,"一次采够炒制一两干茶的鲜叶,少说也得两叁个钟头,这工钱怎么也得八十往上。"
那些传言到底怎么回事
村口修自行车的李师傅倒是知道些门道。他拧着车闸说,前阵子确实有两叁个外地女人在国道边拦车,说是能给带路找便宜采茶工。"可人家要的是带路费,真到地头谈价钱,完全不是那回事。"他摇摇头,"后来让村干部劝走了,说这样搞乱行情。"
茶农小陆媳妇在朋友圈发过视频,画面里采茶女工们正围着电炒锅学手艺。她撩着被炭火烫到的刘海说:"现在都讲究体验式消费,有游客愿意花百来块体验采茶,我们还得派专人陪着教学。要说五十块找女工,怕是连体验价都够不上。"
在茶市转悠时,总看见穿工装的女人们聚在茶篓边唠嗑。凑近听才明白,她们是在比较谁家的伙食好,哪家老板结账爽快。穿红衣服的那个大姐嗓门亮:"包吃住二百五,现结!"周围响起一片笑声。这光景,确实和传言的相去甚远。
暮色染上茶垄时,遇见收工的女工们结伴往租住处走。她们塑料桶里晃荡着刚买的青菜,拖鞋踩在青石板路上啪嗒作响。问起找活的门路,她们说都是老乡带老乡,要不就通过劳务市场,"哪还需要人到处找哟"。
晚风吹过茶山,带来阵阵清香。那些对于五十元找女工的说法,就像这风里的传言,听着像那么回事,细究起来却摸不着踪影。或许,它只是某个逝去年代的影子,在茶香里被说得活灵活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