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玉树150元辩辩扫码找小妹
最近在玉树的一些街头巷尾,偶尔能看到写着“150元蚕蚕二维码叫小妹”的小广告,白纸黑字贴在电线杆上,乍一看还挺显眼的。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这种小卡片时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年头连这种生意都这么先进了吗?
那天路过菜市场转角,正好看见个穿灰色夹克的大叔在扫这种二维码。他弓着背躲在墙角,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手指头在屏幕上戳来戳去。没过两分钟就骂骂咧咧地收起手机,踢了下旁边的垃圾桶走了。我后来琢磨着,估计是碰上骗子了。
藏在二维码背后的陷阱
我有个在玉树开便利店的朋友老周说过,常有人来他店里换零钱,说是要给什么“小妹”转车费。有回有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举着手机让他看聊天记录,对方确实发了个定位在老城区某宾馆。“可你想想,真要做生意哪儿会这么麻烦?又是收定金又是要保证金的。”老周说着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这些人啊,就是抓住你们图便宜的心理。”
150块钱在玉树能干什么呢?也就是吃两顿火锅的钱。要是真能用玉树150元辩辩扫码找小妹,那这价格也太离谱了。我认识个跑出租的师傅说,有次半夜载客到西杭小区,乘客下车就对着墙上的二维码猛扫,结果在冷风里站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冻得直哆嗦,骂咧咧又打车回去了。”师傅说着直摇头,“这不明摆着坑人嘛。”
现在这些骗术越来越精了。有的会发来假身份证照片,有的还会装模作样地和你语音聊天。但说到最后永远绕不开一句话:“先转点定金过来”。等你真转了钱,要么直接被拉黑,要么又会冒出什么“安保费”“服务费”。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在青年路见到个小年轻蹲在雪地里,对着手机哭丧着脸。过去一问才知道,他刚把半个月生活费都转给了所谓的“中介”。那时候天都快黑了,雪越下越大,我只好带他去旁边面馆吃了碗热乎的刀削面。“哥,我就是太想找个说话的人了。”他捧着碗的手还在发抖。那碗面才15块钱,他却为个没影的事搭进去好几百。
其实要我说啊,这些打着玉树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旗号的,十个里有十个都是骗局。真要找正经对象,不如去参加本地的联谊活动。图书馆每周都有读书会,草原文化中心也常办歌舞晚会,那儿认识的姑娘至少是实实在在的人不是?
记得上个月在通天河路边,又看见新的小广告贴在公交站牌上。我刚要伸手去撕,旁边有个戴绒帽的大爷先出手了。“这些缺德玩意儿,”他边撕边嘟囔,“尽骗外地来的小伙子。”撕下来的碎纸片在风里打转,最后都落进了垃圾箱。
现在走过那些贴满广告的巷子,我都会多留意两眼。有时候看着那些刚来玉树的打工仔站在二维码前犹豫,就忍不住想提醒两句。这世道啊,哪儿有那么多便宜事等着你。倒不如把这一百五十块钱省下来,买件厚实点的棉衣过冬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