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城学生约茶,汕大学生茶约聚会
最近听说汕头大学城刮起一阵“约茶风”,校园里随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下午没课?走,喝茶去!”这可不是简单的解渴,倒像是学生之间新流行的社交暗号。
说来挺有意思,我们学校分东区和西区,中间隔着条马路。以前东西区的同学想碰个面,非得正经八百地约饭才行。现在倒好,随便在群里喊一声“谁要拼单点奶茶”,十分钟后就能凑够五六个人。
记得上周叁下午,我在教学楼走廊碰到法学系的小陈,他抱着叁杯奶茶匆匆忙忙的。我开玩笑说:“你这是要开茶话会啊?”他笑着解释:“哪里,我们小组讨论案例,约在自习室边喝边聊,比在教室自在多了。”
约着约着就成了朋友
大叁的林学姐和我聊起这个现象时,眼睛都亮了起来。“你说怪不怪?”她吸了口手里的茉莉奶盖,“上学期我和生物工程那几个男生完全不认识,就因为总在同一个奶茶店拼桌,现在都成了跨专业课题的队友。”
这种汕头大学城学生约茶的方式,不知不觉成了打破院系隔阂的桥梁。文科学院的学生和理工科的同学坐在一块,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因为一杯茶找到了共同话题。
学校后门那家“茶言观色”的老板最有感触。他说最喜欢做学生生意,虽然每单金额不大,但经常看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凑在一桌。有时是讨论作业,有时就是单纯聊天,从考研真题聊到最新电影,从社团招新聊到实习机会。
我特别喜欢这种随性的交流方式。比起正儿八经的见面,在奶茶店碰头显得轻松自然。就算聊到一半冷场了,低头喝口饮料就能很自然地过渡,不会觉得尴尬。
茶香里的青春时光
这学期我开始辅修市场营销,发现这种汕大学生茶约聚会居然暗合了现代社交心理。在舒适放松的环境里,人们更愿意敞开心扉,思维也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上周五的微观经济学小组会上,我们五个人窝在奶茶店的角落,白板上写满公式,桌上是五杯不同口味的果茶。当讨论到供需曲线时,正在喝柠檬茶的小王突然拍桌子:“我懂了!就像这家店的招牌柠檬茶,每天限量供应,所以总有人提前预订!”
你看,生活里的例子往往比教科书上的案例更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要我说,最重要的还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这种相处时自然流露的情谊。记得期末考前那周,我们经常在奶茶店刷夜复习。困了就点杯浓茶提神,饿了分着吃刚送到的炸鸡。虽然累,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互相打气、共同奋斗的日子格外珍贵。
现在要是路过大学城周边的奶茶店,透过玻璃窗总能看到叁五成群的学生。有的在认真讨论,有的在开怀大笑,还有的安静地各自看书,只是偶尔抬头交流几句。这样温馨的画面,大概就是校园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吧。
不知道十年后同学聚会,我们会不会还约在学校的奶茶店,点上一杯当年的口味,笑着说起现在这些青涩又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