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同城附近人300一次靠谱吗,赤壁本地附近服务300元真实可信吗
最近在赤壁本地的聊天群里,总看到有人问“附近人300一次靠谱吗”这种话题。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种广告时,我手机差点掉泡面里——这也太直白了吧?
叁百块背后的玄机
有天晚上刷手机,突然弹出个“赤壁同城附近人300一次”的弹窗。盯着这行字我琢磨了半天,这价格在咱这小城市能买到什么正经服务?隔壁洗脚城推拿套餐都要198呢。朋友老李说他在汽车站厕所门口见过这种小广告,刚想扫二维码就被保洁阿姨吼了一嗓子。
上周真有个胆大的同事试水,说加了对方微信让先付50定金。他刚转账就被拉黑,现在每到月底就要听他念叨这50块钱。要我说啊,这种连店面都没有的“服务”,怕是连街口修鞋的王大爷都比不上——人家至少有个叁轮车摊呢。
现在有些广告特别会钻空子,把“赤壁本地附近服务300元”包装成各种养生项目。可你细想,正规按摩店得付房租水电,技师要办健康证,哪可能永远搞300块促销?我表姐在万达金街开理疗店,光是消毒毛巾的成本都要摊到每位客人头上。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去年过年时,初中同学在酒桌上吹牛,说试过某家“300元至尊服务”。结果到地方发现是郊区民房,自称技师的大妈边磕瓜子边刷短视频,服务项目就是踩背还踩得他脊椎疼了叁天。这故事现在成了我们聚会必点笑料,比春晚小品还管用。
其实算笔账就明白了。要是真有什么“物超所值”的服务,早该像网红奶茶店那样排长队了,哪会天天在网络上撒网?我家楼下开了十年的盲人按摩,师傅每次都会说:“便宜莫贪,贪便宜容易伤腰杆”。
最近注意到这些广告开始改用更隐晦的说法,什么“蝉辫补体验”“古法调理”。但只要你多问几句具体项目,对方就开始支支吾吾。倒是正规店家的客服,能直接把价目表拍给你看,连使用什么精油都说得明明白白。
前两天看到个更离谱的,说“赤壁同城附近人300一次”还能上门服务。我心想这年头外卖员上门都要穿平台制服戴工牌,这种连公司名称都说不清的服务,谁敢随便开门啊?
其实咱们赤壁人实在,与其纠结“300元靠不靠谱”,不如去工商局注册过的店面消费。至少人家明码标价,真出了问题还能找到地方说理去。你看步行街那几家老字号足浴店,开了七八年还在,靠的可不就是街坊邻居的信任么。
有时候刷到这类广告还挺感慨。现在连菜市场买把青菜都要挑挑拣拣,怎么轮到消费服务反而容易犯糊涂呢?下次再看到“赤壁本地附近服务300元”这种话术,不如先问问对方:能开发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