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绵阳3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
这几天在绵阳的劳务市场附近转悠,总能听见有人压低声音问:“绵阳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这话听着实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叁十块钱现在能做什么呢?一碗牛肉面加个蛋都要二十多了,这点钱请人干力气活,真说不过去。
我以前在开发区工地上见过几位大姐,天没亮就蹲在路口等活儿。她们大多是附近县里来的,有人家里孩子要上学,有人老人要看病。有次下了大雨,我跟张姐在工棚里躲雨,她苦笑着说:“啥技术都没有,只能卖力气。叁十块也得干啊,总比闲着强。”
这份工钱背后
说实话,听到“绵阳3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这种话,我心里就揪得慌。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尊重不尊重人的问题。去年冬天在城西建材市场,有个女工给人家搬瓷砖,从一楼到六楼,叁十块钱一趟。她搬完活坐在马路牙子上,从怀里掏出个冷馒头啃,手都在发抖。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行情就这样。但行情也是人定的啊。现在工地小工一天最少都两百起步,凭什么她们就只能拿这点?说到底,还是觉得女工力气小、好说话,能压价就压价。
我认识的老杨在劳务市场当调度十年了,他说以前女工还能接到包装、清洁的轻活,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些,活反而难找了。“她们没地方去啊,家里等着用钱,叁十就叁十吧。”老杨说这话时直摇头。
其实城里好多地方都需要人。超市理货、食堂帮厨、小区保洁,这些活女工都能干,而且干得细致。关键是要有人牵线搭桥,要有正规渠道。现在信息不对称,她们只能在劳务市场干等,等着那些给低价的人来挑。
我见过最让人心酸的是,有两个女工为了抢一个叁十块的活差点吵起来。后来才知道,其中一个的孩子发烧等着买药,另一个已经两天没接到活了。这种场面,任谁看了都难受。
话说回来,绵阳这些年发展挺快,新区建设、公司招工都需要人。要是能有个正规的中介,把女工们组织起来培训培训,介绍到合适的岗位,对大家都有好处。毕竟她们要的不过是个公平的机会,一个说得过去的报酬。
下次要是再听见有人问“绵阳3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我真想告诉他:别光想着找便宜劳动力,多想想怎么给个公道价。这年头,谁都不容易,将心比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