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附近男人常走的小街
那条巷子里的烟火气
要说咱们五常男人下班后最爱往哪儿钻?十个有八个会叼着烟眯起眼,手指往老城区方向一指:“还能去哪儿,建设路后头那条巷子呗。”这话说得含糊,可听的人都懂——那地方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地图上就标着“无名巷”,可偏偏成了爷们儿们心照不宣的据点。
巷口常年飘着烧烤摊的煤烟味,混着隔壁修车行的机油味儿,说不上好闻却让人踏实。老王家的麻辣烫开了十二年,褪色的招牌被油烟熏得发黄,下午四点半准时支起塑料棚。穿工装的老李掀帘子进来,不用开口,王嫂就往海带结里多夹了两块豆皮:“今天降温,给你多搁了辣子。” ?
往深处走二十米是张记五金店,卷帘门永远半开着。老张蹲在门口修自行车,脚边散落着扳手和螺丝,路过的人总要停下来递根烟。其实谁家不缺个螺丝刀?可男人们就爱在这儿站会儿,说说孩子月考成绩,聊聊厂里岗位调整,话在齿间转叁圈才吐出来,混着烟圈飘到巷子上空。
转角裁缝铺的刘叔倒是明白人。他边踩缝纫机边乐:“你们真当是来修拉链的?那帮大老爷们儿,在单位装孙子,回家当儿子,就这巷子能松快喘口气。”话音刚落,穿西装的陈科长提着裤脚进来,抱怨媳妇又把他裤子洗缩水了,叁人围着熨衣板笑作一团。
街灯下的棋局
晚七点路灯亮起,修车摊前摆开象棋盘。观战的比下棋的着急,穿跨栏背心的老赵猛拍大腿:“跳马呀!你这臭棋篓子!”被骂的老钱也不恼,慢悠悠吃掉对方的车:“急啥,我这叫诱敌深入。”其实胜负早不重要,要紧的是楚河汉界两边,能痛痛快快骂句脏话。
新来的小伙子上周被同事带来,拘谨得手脚不知往哪放。老李推给他一碟花生米:“公司受气了?”就这么一句,小伙子眼眶发红。等三杯白酒下肚,话匣子彻底打开,最后抹把脸说:“哥,明天我再跟甲方碰碰。”这条不起眼的小街就像个减压阀,把白天的憋闷都泄了出去。 ?
巷尾租书店的吴奶奶最懂这个理。她店里永远备着跌打药酒和创可贴,男人们手上划个口子都来找她。有回小年轻问为啥不进点新书,老人擦拭着《水浒传》封面的灰:“他们哪是来看书的?是来找个由头发呆。”
深秋的雨夜,麻辣烫的热气糊住窗户。几个男人围着折迭桌吸溜粉丝,突然有人哼起《朋友》,声音渐渐汇成一片。路灯把身影拉得老长,投在斑驳的墙面上,像幅流动的市井画。
这就是五常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也是附近男人常走的小街。没有霓虹招牌,没有精致装潢,但炒锅滋啦作响时,所有疲惫都能在这里找到安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