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晚上哪有站小巷的,附近夜间小巷位置
丰镇晚上哪有站小巷的
前两天和老街坊在槐树下乘凉,他突然问我:"听说你在丰镇住了叁十年,知道晚上哪有站小巷的不?"这话倒把我问住了。站小巷这说法挺有意思,既不像主干道那样车水马龙,又不是完全没人经过的小巷。
要说丰镇的夜巷子,得先明白这里的街巷布局。老城区以鼓楼为中心,像蜘蛛网似的往外辐射。傍晚六点过后,新华街后面的巷子开始热闹起来。巷口总停着几辆电动车,叁五成群的人站在路边闲聊。再往里走,还能看到些亮着灯的小铺子。
有次我晚上八点路过建设路岔出去的那条窄巷,发现个有趣现象。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烧麦馆,虽然门脸不大,但总有人站在门外等位。这些等待的食客自然而然地站在巷子两侧,既不影响通行,又能闻到后厨飘来的羊肉香。这大概就是"站小巷"最生动的场景了。
不过要说真正的夜间小巷位置,还得提提火车站往东那片。那儿白天看着普通,一到晚上七八点,巷子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卖水果的、修鞋的、缝衣服的陆续出摊。居民们习惯饭后在这儿溜达,遇见熟人就站在巷口说会儿话。巷子不宽,但足够两叁个人并排站着聊天。
我注意到个规律:凡是附近有小吃店或便利店的巷子,晚上总有人站着活动。比如学校西墙外那条巷子,因为两头通的便利性,成了年轻人碰头的地点。上次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就站在巷子里的杨树下比划着讨论什么,估计在商量周末去哪儿玩。
这些能站人的小巷还有个共同特点——路灯不会太亮也不会太暗。太亮了没氛围,太暗了不安全。像和平商场后身那条巷子,新换了柔光路灯,既照亮路面又不刺眼,站在那儿等人特别舒服。偶尔有晚风穿过巷子,带着谁家炖肉的香味。
其实在丰镇找夜间小巷位置,还有个取巧的办法。你傍晚六点半出门,往有生活气息的老小区周边转悠,准能找到这样的巷子。通常是那种能通机动车但不太宽的巷子,两侧有住户的窗户亮着灯,偶尔传来电视声或者炒菜声。
现在新建的小区虽然道路整齐,反而少了这种能让人安心站着的巷子。还是老城区的巷子有味道,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的青苔记录着潮湿的夜晚。站在这样的巷子里,能感受到这座小城特有的温度。
所以说在丰镇找晚上能站人的小巷,关键要找那些既有生活气息又有适当光照的巷子。这些巷子可能没有响亮的名字,但却是这座小城夜晚最真实的脉搏。下次你要来找我,咱们就约在这样的小巷见面,站着说说话,看看夜晚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