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校园后巷品茶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3 03:38:30 来源:原创内容

那片梧桐树下的烟火气

拎着帆布包拐进阜阳女子学院后街时,夕阳正好把梧桐叶的影子拉得老长。这条窄窄的巷子藏在教学楼的背面,白日里静悄悄的,一到傍晚就活络起来。卖糖炒栗子的大叔掀开锅盖,甜香混着铁锅的热气直往人脸上扑;隔壁奶茶店的小姑娘系着粉色围裙,踮着脚往塑料杯上贴标签。而我总绕过这些热闹,径直往巷子深处那家没有招牌的茶室去。

掀开靛蓝扎染的门帘,陶土茶罐的醇厚气息便迎面抱住你。老板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从来不同客人寒暄,只在你坐下时推过来一只温热的紫砂杯。第一次来这儿还是大叁的冬天,我揣着被退稿的诗集缩在角落,他默不作声在我面前放了盏凤凰单丛。茶汤是琥珀色的,抿一口,舌尖先触到清苦,转瞬却翻出蜜兰花的甜。

后来这方寸茶室成了我的避难所。见过穿汉服的学妹在这里临摹《茶经》,也遇过毕业十年的师姐抱着婴孩来寻当年的味道。某日暴雨骤至,檐下躲雨的卖花阿婆被老板让进屋,她湿漉漉的竹篮里,栀子花与茶香缠绕成潮湿的雾气。那时才懂,所谓阜阳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喝的从来不只是茶。

最难忘去年银杏黄时,茶室来了位银发教授。她呷着太平猴魁,忽然说起八十年代的女学生都在后巷读舒婷的诗。“那会儿没有珍珠奶茶,我们传着看的手抄本边角都卷了。”她晃着茶杯笑,眼尾皱纹像绽开的茶沫。窗外飘进隔壁排练厅的钢琴声,她轻轻和着调子打拍子,仿佛时光从未走远。

如今我也常约友人在这校园后巷品茶时光。木窗外晾着邻家的蓝印花布,风过时像翻动的书页。学妹们讨论着要不要尝试新出的冷萃茶,我们这桌却始终守着那壶炭火慢焙的滇红。当茶汤第叁泡泛起桂圆香,你会突然理解——有些地方之所以让人留恋,是因为它让飞速流转的岁月,在此处偷偷打了个柔软的褶皱。

暮色渐浓时,茶室挂起竹丝灯笼。老板依旧不说话,只往陶炉里添了块新炭。那些在茶香中交换过的故事,终将和着温热的茶汤,沉淀成青春里最绵长的回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