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学生相约叁小时百人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7 22:16:05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朋友圈里最热闹的,就数万源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事儿了。说实在的,刚看到这个标题我还愣了一下——好家伙,这么多学生凑在一块儿叁个钟头,是要干啥呢?

原来啊,是几个学校的学生自发组织的读书分享会。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最开始就是几个爱看书的学生在操场边上聊天,说到现在大家都抱着手机,真正坐下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人就半开玩笑地说:“要不咱们搞个读书会?”谁知道这个提议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然有近百号人响应。

一场意外的相遇

那天下午我正好路过活动地点,老远就看见图书馆旁边的空地上坐满了人。学生们叁五成群地围成小圈,有的捧着书在读,有的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走近了才发现,他们读的书五花八门——有文学经典,有科幻小说,甚至还有人捧着《诗经》在做注解。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分享他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你们说,孙少平要是活在现在,会不会也跟我们一样在参加读书会呢?”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接话:“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困惑,跟书里的人物也差不多,都是要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但聊起书来完全没有隔阂。有个大一的新生怯生生地说自己刚开始读《红楼梦》,马上就有学姐热情地给她介绍不同的版本和解读。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真的特别打动人。

叁个小时的奇妙变化

说来也怪,这叁个小时过得特别快。刚开始大家还都有些拘谨,没过半小时就都放开了。有人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有人分享读书笔记,还有人把书里的情节画成了漫画。最热闹的是自由讨论环节,为了一个人物形象能不能立得住,两拨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又握手言和。

我注意到有个学生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记笔记,好奇之下过去聊天。他说自己是学计算机的,平时除了代码很少接触别的。“这还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推推眼镜,“没想到文学作品也这么有意思。”

临近结束时,组织者提议大家轮流说说感受。一个高个子男生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其实我们不是不喜欢读书,就是缺个氛围。今天这么多人一起读书,感觉特别来劲!”这话说完,周围响起一片赞同的掌声。

看着这群年轻人热火朝天的样子,我不禁想:有时候最简单的活动反而最能打动人心。就是找个地方,找本书,再找些志同道合的人,一个下午就这么充实地过去了。要说这次学生相约叁小时百人活动最大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读了几本书,更是找回了那种纯粹的学习热情。

活动结束后,还有不少学生在原地舍不得走,互相留着联系方式,约着下次再一起读书。看着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要读什么书、在哪里见面,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场面比什么都能说明这次活动的成功。毕竟,能让学生自发地想要继续下去,那就证明这件事真的做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