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同城快约一夜,扬州同城速约一晚
这几天刷手机,总看到“扬州同城快约一夜”这样的字眼,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心里还咯噔一下。这年头,大家的时间都碎成了二维码,扫一下就得立刻出结果,连交朋友都讲究个效率。
楼下早餐店的王阿姨倒是看得开,一边给我夹着烫干丝,一边絮叨:“现在的小年轻啊,连谈恋爱都像点外卖,手指划拉两下就想送到家门口。”她那个开了二十年的小店,倒是成了这城里最不经意的约会圣地——多少腼腆的男女,第一次见面都选在这热气腾腾的豆腐花香里。
快节奏里的慢温情
其实细细想来,“扬州同城速约一晚”背后,藏着点别的东西。我们这座城,白天是游客照片里的水墨画,晚上就成了本地人自己的故事集。古运河边的长椅,文昌阁下的路灯,都在等着合适的人。
认识个小伙子,在软件上约了姑娘去看晚场电影。两人从影院出来,沿着甘泉路走了整整叁站地,就为了争论电影里那个开放式结局。后来他们常去的那家烧烤摊老板告诉我,那天凌晨两点,俩人就坐在塑料凳上,一边撸串一边聊《路边野餐》的长镜头。
你说这是快还是慢?打开手机是快的,放下手机后的时光,却比老扬州泡的绿杨春还要需要耐心品味。
东关街的民宿老板老周有本登记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故事。他跟我说,有个上海来的姑娘,本来只是出差顺路住一晚,结果在瘦西湖边遇到了同样来出差的北京小伙。两人原本的“扬州同城快约一夜”,硬生生变成了请假续住,就为了多走几遍个园的四季假山。
老周抿着茶笑:“这缘分啊,就像我们扬州的早茶,你得慢慢品。烫干丝要一根根吃,蟹黄汤包得先开窗喝汤,急不得的。”
现在人活得匆忙,连寂寞都成了需要立即解决的待办事项。但感情这东西吧,它有自己的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哪个环节都省不了。那些打着“扬州同城速约一晚”旗号的故事里,真正能留下来的,反而是那些忘了看时间的人。
护城河边总能看到些中年人钓鱼,一坐就是一下午。问他们钓到什么,他们说钓到安静。也许现代人的约会也是这样,表面是赶时间,内里还是盼着能有个地方,让心沉下来。
下次再看到那些闪烁的标签,我倒觉得不必急着评判。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座城里寻找一点温暖,一点理解。或快或慢,都只是不同的路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