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青州足浴只喊不做为哪般
青州这条街上新开了家足浴店,开业那天鞭炮放得震天响,充五百送叁百的招牌从二楼垂到地面。可叁个月过去了,店里还是那几张试营业时的塑料凳,说好的技师团队始终没见着影。街坊们都在嘀咕: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起来也怪,他们家的宣传单倒是印得勤。今天推出"古法经络调理",明天主打"泰式香薰理疗",花样翻新得比手机软件更新还快。可你真要进门体验,前台总是笑盈盈地解释:"师傅正在培训,要不您先办张卡?"老张头上个月充的会员,到现在连刮痧板都没见着。
宣传喊得响 服务跟不上
对面修车行的王师傅有回喝多了说漏嘴:"他们哪是真想做足浴?天天往店里搬的都是宣传册,连个泡脚桶都没置办齐全。"这话倒提醒了大家,仔细想想,他们家玻璃门永远擦得锃亮,可透过玻璃望进去,永远只有两个玩手机的前台。
隔壁超市老板娘说得更直白:"光打雷不下雨的买卖,我见多了。前年那个健身俱乐部不也这样?预售卡卖完就卷铺盖走人。"她边说边摇头,手里抹布把柜台擦得啪啪响。
其实街角那家老中医馆的刘大夫说过中肯话:"足浴这行当,说到底靠的是老师傅的手上功夫。你装修再豪华,广告打得再响,客人往椅子上一躺,手法到不到位,心里跟明镜似的。"
现在从他们店门口经过,还能看见电子屏上滚动着"重金聘请扬州老师傅"的告示。可问起来呢?总是那句"还在面试合适的"。倒是经常看见不同的人夹着公文包进进出出,像是在谈什么项目。有次听见个戴金链子的壮汉在门口打电话,说什么"先把场子热起来再转手",听着让人云里雾里。
李大姐上周末忍不住进去探虚实,回来说得绘声绘色:"里间倒是摆着七八张按摩床,都用塑料布罩着。我说想体验下,那个经理啊,从会员权益讲到未来规划,讲了半个钟头,就是不说什么时候能正式营业。"
说来也巧,昨天碰到在商务局工作的小赵,他悄悄透露:"这家店注册的是文化传媒公司。"这话让大伙儿更迷糊了,开足浴店用文化公司牌照?
现在每天傍晚,他们家店员还是雷打不动地在街边发传单。那彩印的铜版纸在夕阳下反着光,上面的"尊享服务"四个烫金大字格外晃眼。接过传单的人走远了总要回头望望那家店,玻璃门里灯火通明,却始终看不见有客人进出。
这条街上开店的人都在暗中观察,有人说是老板资金链断了,有人猜是在等什么政策东风。倒是来收垃圾的环卫工老刘说了句实在话:"我天天清他们家的垃圾桶,最多的就是外卖盒子。"
夜幕降临的时候,足浴店的霓虹灯牌依旧亮得耀眼。"青州足浴"四个大字在夜空里闪烁,把行道树的影子投在冷清的人行道上。偶尔有晚归的行人驻足看看宣传栏,那上面还贴着叁个月前开业时的优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