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大学城500元服务,附近平价学生服务推荐
普兰大学城的生活日常
最近路过普兰大学城旁边的步行街,发现不少同学都在讨论生活开销的事儿。有个大叁的学弟跟我说,现在每个月最头疼的就是各种零零碎碎的花费,从打印资料到应急采购,钱包真的吃不消。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原来大学城周围悄悄出现了不少针对学生的平价服务。
说到这个500元服务,其实不是什么神秘项目。上周我室友的笔记本电脑突然黑屏,跑到学校维修点一问,人家开口就要叁四百。后来他在宿舍楼下找到个学长开的工作室,重装系统加清理灰尘,居然只花了80块。那个学长边擦键盘边说:“都是同学,收个配件成本价就行”。
这种平价学生服务现在越来越常见了。食堂隔壁那家复印店,打印毕业论文才收五毛钱一页,比校外便宜一半。老板是个爽快人,经常边装订边说:“你们学生又没收入,我少赚点没事”。有次我赶着打印演讲稿,他还多送了我几个文件夹。
要说最让人惊喜的,是图书馆后面新开的那个生活服务站。那天我去配钥匙,老板正在教几个女生怎么缝扣子。墙上贴着价目表:修改裤脚10元,手机贴膜15元,连清洗运动鞋都只要30块。坐在旁边等着配钥匙的功夫,看见好几个同学来找他修雨伞、换书包拉链。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这些服务看起来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地帮同学们省下了不少生活费。像我隔壁宿舍那个练吉他的同学,前两天琴弦断了,本来都准备网购了,结果在校园跳蚤市场找到个音乐系的同学,不但帮换了新弦,还教了他几个保养的小技巧。
现在走在普兰大学城的林荫道上,经常能看见各种手写的小广告。有美术系的同学接肖像画,有文学院的同学帮忙校对论文,还有体育生组织周末的羽毛球培训班。这些服务可能规模不大,却特别接地气,关键是价格都控制在同学们能接受的范围内。
前两天在食堂吃饭,听见旁边桌的学妹在商量合租教材的事。她们说这学期专业课的参考书太贵,五个人合伙买一套,轮流着看。这样算下来,每个人在书本上的花费直接省了二百多。这种自发的资源共享,也算是校园里独特的风景了。
记得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我们宿舍楼下的便利店突然开始出租计算器。那个胖乎乎的老板笑着说:“知道你们考会计要用,特地进了二十个,租一次五块钱比买划算吧?”当时好多要考试的同学都跑去租,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些点点滴滴的服务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把整个大学城的生活编织得更加便利。可能正是因为大家都处在相似的年龄段,又都理解彼此的经济状况,所以这些服务的定价才会这么亲民。有时候走在校园里,看着同学们互相帮忙的样子,会觉得这或许就是大学城最珍贵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