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附近300块钱的爱情,附近300元的情感故事
夏天的威海总是挤满了看海的人。我更喜欢钻进那些老城区的小巷,那里的海风湿漉漉黏糊糊的,带着点咸腥和生活交织的气味。就在这样一条巷子口,我遇见了开小卖部的老陈。
他的店很旧,绿色油漆门掉色掉得斑驳。那天特别热,我进去买冰镇汽水,注意到他柜台上摆着个相框,照片里是个穿碎花裙子的姑娘,在海边笑得很甜。看年代,得是二叁十年前的老照片了。
“这姑娘真俊,是您家里人?”我拧开汽水瓶盖,随口问了一句。
叁百块钱的约定
老陈用抹布慢慢擦着柜台,眼神飘向门外明晃晃的街。“不是家里人。”他顿了顿,像是在琢磨该怎么说。“是……一个熟人。1998年的事了。”
他告诉我,那年初夏,有个从南方来的年轻姑娘,拖着个大箱子,面色苍白地在他店门口晕倒了。老陈当时才叁十出头,手忙脚乱地把人扶进来,喂了水。姑娘醒来后,说来找在威海打工的未婚夫,结果人家早就跟厂里一个女工好上了,连地址都是假的。
“她身上就剩下叁百多块钱,连张回去的船票都买不起。”老陈的声音有点哑,“那时候我这家小店,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但我看她一个人,没着没落的,心一软,就说楼上有间空房,不收她钱,让她先住下。”
姑娘为了挣回家的路费,白天去码头帮人拣海货,晚上就坐在小卖部门口,帮老陈看店。老陈给她煮面,她会偷偷把唯一那个荷包蛋夹回老陈碗里。他们话不多,常常就是并排坐着,看巷子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
“大概过了半个月吧,她挣够了钱。临走那天,她把叁百块钱整整齐齐压在柜台那个招财猫底下。”老陈指了指现在摆烟灰缸的地方,“我追出去,她已经在巷子口了,回头朝我挥挥手,就是照片里那个笑模样。她说,‘陈哥,这钱我一定还你,我会回来看你的。’”
这大概就是那段 威海附近300块钱的爱情 最清晰的轮廓了。钱不多,情分却沉甸甸的。
等不来的回音
老陈从此就开始等了。他把小店招牌重新漆了一遍,把家里那台旧收音机搬了下来,天天放着音乐。他总觉得,她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
“头一两年,我每天听到脚步声都会抬头看。后来,巷子拆了又建,周围的邻居换了一茬又一茬。”老陈摸出根烟,却没点着,只是在手指间慢慢转着。“时间过得真快啊,快得好像什么都留不住。”
我问他后悔吗,等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的人。他摇摇头,脸上是那种很淡的笑意:“没啥后悔的。那叁百块钱,我后来想,可能根本不是借给她的。那是我给自己买的一份念想。有这么个人,有这么段事,让我觉得这大半辈子,不只是守着这个小卖部过来的。”
这大概就是另一版本的 附近300元的情感故事 ,故事不轰轰烈烈,却像老城墙上的苔藓,悄无声息地长满了岁月。
我临走时,夕阳正把巷子染成橘红色。老陈依旧坐在店门口那把竹椅上,身后的柜台,那张照片被擦得一尘不染。这世上的感情啊,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不一定非要有个结果。它可能就像威海的海风,吹过就吹过了,但那个咸湿的、微凉的触感,却会一直留在皮肤的记忆里。这段 威海附近300块钱的爱情 ,早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安静,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