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上饶夜间小巷是否开放
晚上十点的上饶,街头巷尾渐渐安静下来。我站在信江桥头,晚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不远处的小巷口还亮着昏黄的灯,几个夜归的人影晃动着。
说实话,每次路过这些小巷,我都会忍不住想:这个点巷子里还有人吗?路灯够亮吗?安全吗?这些疑问不是凭空产生的。去年冬天加完班回家,我就亲眼看见巷口便利店老板娘准时拉下卷帘门,而隔壁的烧烤摊才刚刚支起桌椅。
巷弄里的烟火气
记得有次晚上十点多,我拐进五叁大道旁的一条小巷买烟。杂货店老板正在收拾门口的水果箱,看见我来便笑着说:“今天这么晚?”。巷子深处的麻将馆还传来洗牌声,二楼窗户透出的光映在青石板上。老板边找零钱边说:“我们这片差不多十二点才完全安静,前面夜宵摊的生意正好着呢。”
不过可不是所有巷子都这样。有一次我去城东找朋友,晚上十点半经过一条巷子,整条巷子黑漆漆的,只有两叁个窗户透着光。朋友后来告诉我,那片老小区住的多是老人,九点以后就没什么人走动了。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遇到的事。晚上十点二十左右,我路过明珠广场后面的小巷,发现五六家小吃店还开着门,炒粉的锅气飘出老远。但往前走两百米,另一条巷子只有尽头亮着一盏路灯,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夜巷的安全感
说到走夜路,我家附近那条巷子去年装了新路灯。以前晚上经过总要打开手机照明,现在亮堂多了。街角便利店24小时营业,深夜也能买到东西。有次半夜一点多我去买泡面,看见代驾小哥坐在店门口等单,保安在巷子里巡逻。这种安全感,确实让人踏实。
不过话说回来,晚上走小巷还是得留个心眼。最好是选择主干道旁边、有店铺亮灯的巷子,避开那些完全黑漆漆的角落。我习惯把手机握在手里,走路时也尽量发出点脚步声。
前几天和出租车师傅聊天,他说晚上接单经常遇到乘客要求开到巷子口。“特别是女孩子,一般都让开到路灯底下或者便利店门口。”这倒是提醒了我,晚上回家时也该让司机多开一段,直接到小区门口。
其实观察这些巷子的夜晚变化挺有意思的。夏天明显比冬天热闹,周末比工作日人多。节假日的时候,有些巷子到凌晨还人来人往。比如过年那会儿,我经过一条挂满灯笼的巷子,晚上十一点还有孩子在放小烟花。
现在很多小巷都装了监控摄像头,有些路口还贴着派出所的报警电话。这些细节让人走在夜路上心里更踏实。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多注意周围环境,感觉不对劲就绕道走。
说到绕道,我确实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个月某个雨夜,平时常走的那条巷子路灯坏了,我宁可多走十分钟也从大路绕回去。虽然费点时间,但走在明亮的主干道上,听着车来车往的声音,确实比黑漆漆的小巷让人安心。
有时候站在巷口往里看,就像在看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边是安静入睡的居民区,一边是依然热闹的夜宵街。这种反差让人忍不住想,到底什么样的巷子才算安全?是灯火通明的商业巷,还是居民自觉守望的居住区?
或许答案不在巷子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懂得选择。知道什么时候该走进哪条巷子,什么时候该转身离开。这种判断,需要我们对周围环境保持敏感,也需要城市给我们更多安全保障。
昨晚十点半,我又路过常去的那条巷子。烧烤摊的老板娘认得我,笑着招呼:“今天这么晚下班?”。我点点头,闻着空气中熟悉的炭火味,突然觉得这条走了无数次的夜路,其实也挺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