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枝江微信200元四小时附近人
最近啊,我手机屏幕右上角老是弹出些让人皱眉的广告,最扎眼的就是那句“枝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可真是…怎么说呢,让人心里直犯嘀咕。
那天在早餐店等热干面,隔壁桌两位大哥的闲聊恰好飘进耳朵。“现在这世道,啥都讲效率,”戴鸭舌帽的那位嘬了口豆浆,“连交朋友都跟点外卖似的,枝江微信200元四小时附近人,这价码算贵还是便宜?”他对面的朋友直摇头:“可不敢碰这些,谁知道屏幕后面是啥情况。”
当社交变成一场交易
说起来,咱们这时代确实变了样。小时候街坊邻里串门,搬个小板凳就能聊一下午。现在呢?人人抱着手机,现实里反倒成了哑巴。这种“枝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的服务,说白了就是把人际交往变成买卖。可感情这东西,真能像买菜一样论斤称两吗?
我有个远房表弟,去年刚毕业留在武汉工作。有回家庭聚会,他悄悄跟我说,刚去那座城市时,每天下班回到出租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也动过试试那些“枝江微信200元四小时附近人”的念头,好在最后忍住了。“后来我在小区篮球场认识了现在的哥们儿,”他笑得特实在,“打场球,喝瓶汽水,这交情比花钱买的实在多了。”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这种服务会有市场?还不是因为咱们都太孤单了。城市越来越大,朋友却越来越远;微信好友几百个,能说心里话的没几个。
但问题在于,用钱买来的陪伴,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就像你去游乐场坐旋转木马,投币就能转几圈,可那种快乐轻飘飘的,落地就散了。人和人的交往,贵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可能是加班时同事递来的一杯奶茶,也可能是雨天陌生人分享的半边伞。
记得老家巷口修鞋的王师傅,他摊子前永远摆着两把小凳子。谁来补鞋,他都乐呵呵地跟人唠家常。补一双鞋才收五块钱,可那份热乎劲,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现在经过那片,发现早就变成了停车场,心里空落落的。
也许咱们都该学着放下手机,重新看看身边的人。小区遛狗的大爷,超市收银的阿姨,健身房一起跑步的伙伴…这些真实的交集,虽然琐碎,却格外踏实。毕竟,微信附近的人能算出距离,却算不出真心。
下次再看到“枝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种广告,我大概会笑着划掉。然后给好久不见的老友发条微信:“周末有空吗?出来喝杯茶吧。”有些东西,真的不是钱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