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15岁少年50元一小时
这两天在本地论坛看到个热帖,标题挺扎眼——绵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15岁少年50元一小时。楼下超市张姐边扫码边念叨:“现在孩子挣钱比大人还利索,我家那个初叁的要是有人家一半能耐就好喽。”
我顺着帖子往下翻,发现这俩学生做的是家教兼职。14岁的教小学英语,15岁的带初中数学。刚开始我也纳闷,这么小的年纪能教课吗?可人家家长反馈说,孩子特别喜欢这个小老师的方法,上次月考提了二十多分。
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隔壁单元王叔的闺女也在做类似的事。那孩子周六上午帮邻居看店,叁小时能挣两百。她偷偷告诉我,其实用不着什么高深技能,就是把货架整理明白,记住常客的购物习惯。有次她建议老板娘进些新口味零食,那个月销售额愣是涨了叁成。
要说现在的小孩确实机灵。我侄子去年暑假在闲鱼倒腾二手教材,后来发展到帮同学代找绝版书。最神的一次,他居然从天津某个旧书市场找到了70年代的高中物理课本,光是这一单就赚了半个月零花钱。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一小时50元的兼职也不是谁都能干。得有点真本事,要么成绩特别拔尖,要么像那个15岁少年似的,把初中数学的压轴题琢磨得门儿清。现在家长都精着呢,要是孩子听你讲完课成绩没起色,下次肯定不续费。
昨天路过少年宫,看见几个中学生摆摊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有个戴眼镜的男孩特别耐心,举着手机一遍遍示范怎么视频通话。旁边大爷乐呵呵地说:“这小师傅比我儿子教得明白!”听说他们这个团队现在固定有二十多个客户,每周排课都得抢。
其实想想我们那会儿,暑假不是赶作业就是疯玩。现在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把知识转化成价值。倒不是说非要挣这个钱,关键是那种被认可的感觉,比拿零花钱实在多了。我同事儿子的英语就是跟着同龄人学的,说小老师讲课不像学校那么死板,经常穿插游戏里的英文台词。
当然也有人担心影响学习。但那个做家教的15岁少年说反而更用功了——自己要是半桶水,怎么好意思教别人?他最近还在自学高中课程,说等中考完就能接更高年级的私教课。
晚上在小区健身区碰见几个中学生,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合伙开网课。穿校服的女孩说可以负责美术启蒙,旁边高个子男生打算教编程入门。听着他们认真计算课时费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代孩子比我们当年更早触摸到了真实世界的脉搏。
或许这就是时代的不同吧。我们那时候衡量孩子优秀的标准是成绩单,现在多了种可能——你能不能用知识创造价值,能不能把擅长的东西变成别人需要的服务。就像那个绵阳14岁学生,用一小时50元的身价,提前验证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