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车站旁的小巷风景
章丘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
出了章丘火车站,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熟悉的热闹。出租车排着队,接站的人举着牌子,汽车的喇叭声和人声混在一起,急匆匆的。我的目光越过这片喧嚣,落在了马路对面。那儿,藏着一条小巷子。怎么说呢,它就像一个被现代化浪潮无意间留下的小小印记,安静地待在那里,和身后崭新的车站形成了挺有意思的对比。
我穿过马路,一脚就踏了进去。外面的吵嚷声好像瞬间就被过滤掉了大半,世界一下子慢了下来。脚下是有些年头的石板路,缝隙里长着顽强的青苔,走起来感觉脚底心微微有些凹凸不平,却很踏实。两旁的房子都不高,墙面斑斑驳驳的,露出了里面不同年代的砖石,雨水冲刷的痕迹像是一幅幅抽象的地图。
巷子不宽,阳光只能斜斜地照进来一半,让这里一半明亮,一半阴凉。几只土狗懒洋洋地趴在自家门口,看见生人也不叫,只是掀开眼皮瞥一眼,又继续打它们的盹儿。偶尔有电动车慢悠悠地驶过,骑车的和路边坐着摇扇子的老伯熟稔地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家常,那口音听着就让人觉得亲切。
我慢慢往里走,发现这章丘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简直是个小型的生活博物馆。有家小小的理发店,红色的转灯都有些褪色了,老师傅正给一位老大爷理发,动作不紧不慢的。旁边是个杂货铺,门口挂着各色日用品,老板娘坐在小马扎上摘着菜,准备着一家的晚饭。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饭菜香,好像是谁家在炒辣椒,呛呛的,却充满了烟火气。
这车站旁的小巷风景,和火车站的景象完全是两个世界。一边是迎来送往,是旅途的起点和终点,充满了不确定和离别;而这边呢,是日复一日的寻常日子,是根植于土地的安稳。我突然想到,那些从火车站涌出来的人流,大概很少会有人愿意停下脚步,拐进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看看吧。他们或许急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却错过了眼前这份最真实、最从容的生活样本。
一位坐在竹椅上的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我,问我是不是来找人的。我摇摇头,说就是随便走走。她哦了一声,说:“这巷子旧是旧了点,但住着舒服,夏天凉快着呢。” 是啊,有些东西,看着旧,里子却可能是最安逸的。这种舒服,是高楼大厦给不了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巷子里的人家陆续亮起了灯,是那种温暖的、昏黄的灯光。窗户里传出电视的声音、碗筷碰撞的声音、小孩嬉笑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最动听的生活交响乐。我站在巷口回头望,巷子深处光影朦胧,仿佛藏着数不完的故事。这一方小小的天地,用它自己的节奏,静静地呼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