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涟源夜晚十点小巷是否仍在

发布时间:2025-11-03 10:35:17 来源:原创内容

晚上十点的钟声敲响,涟源的街头渐渐安静下来。我站在老城区十字路口,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这个问题突然冒了出来:涟源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说真的,我心里也没底。

沿着人民路往西走,主干道上还有零星的车辆驶过。但拐进建设路,氛围就不太一样了。沿街的店铺大半已经打烊,只有几家夜宵摊还亮着灯,锅里冒着热气。这条我白天常走的路,在夜晚显得既熟悉又陌生。

巷口的灯光

再往前,就是那条叫做“棉纺厂巷”的老巷子了。巷口那盏老式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晕在石板路上圈出一片温暖。巷子当然还在那里,只是比白天安静了许多。偶尔有晚归的居民推着电动车经过,车轮碾过石板的声响在巷子里回荡。

一位住在巷子里的大爷正坐在门口乘凉。我上前搭话,他笑着说:“我在这巷子住了四十年,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巷子好好地在这儿呢。”他指着巷子深处,“往里走,还有好几条更小的巷子,都通着。”

确实如此。走进棉纺厂巷不远,右侧就有一条仅容两人并排通过的小巷。巷子两侧是斑驳的砖墙,墙头探出几株叁角梅。虽然已是晚上十点多,但巷子深处还有人家亮着灯,窗户透出的光亮洒在青石板上,像是撒了一地碎金。

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对夜晚的小巷产生这样的疑问?或许是因为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夜晚意味着休息和关闭。但实际上,城市的脉络并不会因为夜幕降临而消失。

夜晚的巷子生活

转过一个弯,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惊讶。这条名为“文化里”的小巷里,竟然还有几家小店开着门。一家理发店里,老师傅正在给最后一位客人修剪头发;隔壁的小卖部,老板娘坐在柜台后看着电视;再往里的民居中,隐约传来电视剧的对白和孩子的笑语。

这些巷子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许多人生活的场所。晚上十点,对一些人来说,夜晚才刚刚开始。巷口那对摆摊的夫妻告诉我,他们通常要营业到十一点,“住在巷子里的老邻居们晚上常来坐坐,聊聊天”。

涟源的夜晚并非一片寂静。在那些看似沉睡的小巷背后,有着自己的节奏和生命力。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虽然不如主干道那样车水马龙,却依然在默默运转,维系着这座城市的呼吸。

走到民主路附近,我遇到了晚上巡逻的社区保安。他证实了我的观察:“涟源的小巷子晚上都还在,而且大部分都有路灯。我们每晚都会巡逻,居民们都很安心。”他补充道,“不过有些比较偏僻的小巷,晚上确实人少,建议结伴而行。”

这个提醒很实在。夜晚的巷子,既有温暖亲切的一面,也需要我们保持适当的警惕。

回程的路上,我特意绕到了一些更小的巷子。它们确实都在那里——和平巷、幸福里、团结胡同...每一条巷子都有自己的夜晚故事。有的安静入睡,有的还在轻声细语,就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息习惯。

站在自家楼下,回头望去,巷口的灯光依然亮着。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涟源晚上10点当然还有小巷子,它们一直都在那里,静静地陪伴着这座城市度过每一个夜晚。

夜色渐深,巷子里的灯光一盏接一盏地熄灭。明天太阳升起时,这些巷子又会迎来新的一天,而到了晚上十点,它们依然会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个好奇的探访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