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附近人真实性辨别
这几天在仁怀和朋友喝酒聊天,突然有人提起个话题:你们说微信附近的人里,那些主动打招呼的,到底是不是卖酒的?这话一出,整个酒桌都热闹起来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仁怀这种以白酒闻名的地方,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好像变得有点特别。你打开附近的人,隔叁差五就能看到头像旁边带着茅台镇定位的账号。有的直接写着"酱香酒批发",有的倒是挺含蓄,就放张风景照,但朋友圈点进去全是酒罐子。
怎么判断对方是什么来路
我仔细观察过这些账号。有些特别容易识别,比如资料里直接写"茅台镇白酒直销"、"仁怀酱香酒源头货源"。这种一目了然,就是做酒水生意的。但有些就比较隐晦了,资料看起来跟普通人没两样,朋友圈也都是日常分享,可聊着聊着就会问:"平时喜欢喝什么酒?"
记得有次我闲着没事,和附近的人里一个头像挺文艺的姑娘聊了几句。开始就是普通的寒暄,问是不是本地人,聊仁怀的天气。结果不到五分钟,对方突然发来一条:"我们这边有性价比很高的散酒,要不要尝尝?"我当时就笑了,果然还是绕不开这个话题。
其实想想也挺能理解。在仁怀这个地方,白酒产业是支柱产业,很多人靠这个吃饭。微信附近的人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天然的推广渠道。不过作为普通用户,有时候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天,突然变成商业推销,确实有点扫兴。
那些若隐若现的营销痕迹
现在这些做酒水生意的也越来越聪明了。他们不会一上来就推销,而是先跟你聊生活,聊兴趣爱好,慢慢建立信任。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好几天,直到你觉得这个人挺靠谱的,他们才会不经意地提到自己在做酒水生意。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方跟他聊了一个多星期,从仁怀的气候聊到美食,最后才说自家在茅台镇有酒厂,可以带他去参观。朋友后来跟我说,要不是提前有防备,差点就心动了。
这种营销方式确实挺巧妙的,但仔细想想还是能发现些端倪。比如他们会很主动地找话题,聊天内容总是往白酒方向靠,而且过不了多久就会邀请你去实体店看看。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心里就得多个心眼了。
当然也不是说附近的人里全是卖酒的。确实有些是真心想交朋友的外地人,来仁怀出差或者旅游。他们通常聊的都是本地旅游攻略,问哪里好玩哪里好吃,这种就能感觉出来是真的游客。
在仁怀用微信附近的人,现在我都养成习惯了。先看资料,再看朋友圈,聊天时观察对方的话题导向。要是感觉对方总在把话题往酒上引,那基本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不过这也要看个人需求,要是你真想买酒,说不定还能找到不错的渠道。
话说回来,这种社交方式也挺反映地方特色的。在别的地方用附近的人,可能是约吃饭、约打球,在仁怀就多了个约品酒的选项。只要双方目的明确,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哪天仁怀的微信附近的人里没人卖酒了,那反而会觉得奇怪吧。这就跟到了重庆满街都是火锅店一个道理,地方特色总要有所体现。
不过作为普通用户,确实需要学会辨别。毕竟谁都不想兴冲冲地交朋友,结果发现对方只想做生意。好在现在经验多了,基本上聊几句就能感觉出来对方的真实意图。
最近我还发现个规律,那些资料特别精致的,反而要小心。反而是那些看起来随随便便的账号,更可能是真实的普通用户。这个发现还挺有意思的,跟我想象的正好相反。
在仁怀生活久了,对这些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社交文化,在这里,白酒就是绕不开的话题。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无论对方是什么目的,都能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