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那里有站小巷的,营口站边小巷位置
营口站边小巷位置
那天路过营口站,突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营口那里有站小巷的”地方。你说这事儿巧不巧,正好闲着没事,我就顺着车站围墙慢慢溜达。说实话,刚开始真没抱太大希望,现在哪个城市不是高楼大厦的,老巷子早拆得差不多了。
拐过第二个路口,还真让我找着了。青石板路歪歪扭扭的,两边是有些年头的红砖房,晾衣绳上挂着刚洗的衬衫,风一吹就晃悠。有个大叔坐在门槛上修自行车,手边放着搪瓷缸子。我凑过去问路,他特别热情,直接放下工具给我指:“往前走到电线杆那儿右拐,就是你要找的营口站边小巷位置。”
巷子比想象中深,走了百来米渐渐热闹起来。剃头铺子的转灯还在转,理发师傅拿着推子忙活;裁缝店里的缝纫机哒哒响,老板娘正给客人量腰身。最香的是烧饼摊,刚出炉的芝麻烧饼金黄酥脆,老板娘撩起围裙擦手,笑着说她在这做了二十年,街坊都爱她这口老味道。
在巷子尽头看见个修鞋摊,老师傅戴着老花镜纳鞋底。我坐在他旁边的小马扎上歇脚,他倒是不认生,边敲鞋掌边唠嗑:“现在年轻人都不认识这儿啦,当年这可是最热闹的地界。”他努努嘴指向巷口,“早先没有大马路时,大伙儿都打这儿去车站,挑担的、拉车的,天不亮就满是脚步声。”
正要道别时,修鞋师傅突然喊住我,从工具箱底下翻出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叁十年前的巷口,一群年轻人推着二八大杠在照相,背后“为民理发”的招牌清晰可见。“我儿子,”他指甲轻轻点着照片左边的小伙子,“现在在深圳带孙子咯。”风吹过巷子,把照片角吹得卷了起来。
往回走时又经过烧饼摊,老板娘硬塞给我两个刚出锅的糖饼。咬开脆皮,红糖浆热乎乎地淌出来,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些老巷子让人惦记。它不光是条通道,还装着许多人的半辈子。现在每次有人问起营口站边小巷位置,我都会仔细告诉人家具体走法——毕竟这样的地方,看一天就少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