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品茶喝茶工作室,林州品茗休闲茶社

发布时间:2025-11-02 03:44:01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路过红旗渠大道,发现一家新开的林州品茶喝茶工作室,墨色招牌透着雅致,倒是勾起我不少回忆。记得小时候总看爷爷用搪瓷缸泡浓茶,那时只觉得苦,如今反倒离不开了这份茶香。

茶室里的小日子

推门进去,穿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烫杯。她笑着说现在越来越多人来茶室谈事,不像从前非得在酒桌上解决。是啊,在这里谈合作,脑子清醒,合同条款都看得更明白些。窗外车水马龙,屋里水沸如松风,倒有种奇妙的安宁。

那位茶艺师挺健谈,说有个常客每周叁下午准点来,就为安安静静喝两泡龙井。“人家说在这儿的叁个钟头,比睡整晚还解乏。”她边说边演示如何温杯,手势轻柔得像在照顾活物。看着茶叶在玻璃壶里舒展,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说喝茶是“慢下来的艺术”。

其实林州品茗休闲茶社能留住人,靠的不仅是好茶叶。墙角那盆文竹,书架上的《茶经》,甚至桌上那方旧茶席,都让人自然而然放松下来。有时候我觉得,大家来这里不只为喝茶,更像是找处能喘口气的角落。

茶香里的林州味

老板是本地茶农后代,特意在菜单上标了林州茶山直供的毛尖。他说现在年轻人总抱怨茶道太拘束,其实规矩是死的,喝茶是活的。这话倒提醒了我,上次带邻居孩子来,那小家伙学着大人的样子嗅香,竟能说出“有炒豆子的味道”,把大家都逗乐了。

茶社最近在二楼设了茶艺体验区,不过他们不搞那些高深术语,就教你怎么泡出适合自己的那杯茶。有个大姐第一次来,紧张地问要不要背口诀,茶艺师笑着摆手:“您就当是跟茶叶说说话。”后来那大姐成了常客,还带来自己烤的桂花配茶。

现在周末常能看到一家老小来喝茶,爷爷奶奶教孙子辨茶形,年轻人拿着手机拍茶汤。这种光景,比起十年前茶馆里清一色的老人家,确实不一样了。林州品茶喝茶工作室这样的地方,不知不觉成了连接不同代际的桥梁。

前天傍晚下雨,我坐在窗边位置看街景。雨水顺着玻璃淌成细流,手里捧着暖烘烘的茶杯,忽然想起苏轼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虽然说不清具体好在哪里,但这样待上半天,确实比刷手机充实得多。也许这就是茶香潜移默化的力量吧,它不急着让你明白什么,只是安静地陪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