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余姚火车站后街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6 00:20:48 来源:原创内容

每次从余姚火车站出来,我都习惯绕到车站后面那条小巷子转转。说也奇怪,明明就隔着一栋建筑,前面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后面却像是踏进了另一个时空。

巷口那家修鞋铺的陈师傅,在这摆了快二十年摊子。他的工具箱边上总放着个搪瓷杯,看见熟人就点头笑笑。“现在年轻人都不修鞋啦,”他慢悠悠地穿针引线,“但我还是每天来,老邻居们需要我呀。”说话时手里的活计不停,那只脱了底的皮鞋在他手里翻转着,像在完成什么艺术品。

巷子里的烟火气

再往里走,空气里飘着烤饼的香味。李阿姨的饼铺就开在自家一楼,她把临街的窗户改成售卖口,每天下午叁点准时生火。刚出炉的梅干菜烧饼,咬一口直掉渣,很多在车站等车的旅客会专门绕过来买上几个。

“你发现没有?”李阿姨一边揉面一边说,“这条余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像个秘密通道,知道的人自然知道。”她说得没错,巷子两侧的墙壁被岁月染成了灰黑色,晾衣绳横跨巷子上空,挂着的衬衫在微风里轻轻摆动。有个老太太坐在门槛上择豆角,脚边的篮子里堆得满满的。

巷子中段有口老井,现在虽然通了自来水,但夏天还是有人喜欢打井水冰西瓜。井台被磨得光滑发亮,记录着无数双手的痕迹。住在井边的王叔说,他小时候这口井就在了,那时候余姚火车站还没现在这么大,这条巷子倒是差不多模样。

往前走几步,能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老张在修理自行车。他的店铺只有五六平米,墙上挂满了各种工具和零件。“别看现在电动车多,还是有人骑自行车的。”老张说话时不停手里的活,“修了叁十年车,闭着眼睛都能把轮胎拆下来。”他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也常带我去类似的铺子修车。

变化的痕迹

不过说完全没变化也不对。巷尾那栋二层小楼去年重新粉刷过,鲜亮的白色在整条灰扑扑的巷子里显得有些突兀。楼下新开了家快递代收点,每天傍晚最热闹,取快递的人排到巷子中间。

开杂货店的小赵是巷子里少见的年轻人。他大学毕业后回来接手了父亲的店,把原来的木招牌换成了尝贰顿灯箱。“总得有点新气象嘛,”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但货架摆放还是按我爸的老规矩,老顾客都说这样找东西顺手。”

黄昏时分,余姚火车站后街的小巷渐渐安静下来。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各家厨房飘出饭菜香。修鞋的陈师傅开始收拾工具,李阿姨的饼铺也熄了火。巷子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站在巷口回望,这条余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虽然不起眼,却有自己的节奏和温度。火车站前广场上,列车时刻表不停刷新,人们来了又走。而这条小巷子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在日升月落中静静呼吸。

也许下次路过,我还会拐进来看看。看看陈师傅的修鞋摊,买一个李阿姨刚出炉的烧饼,在老井边站一会儿。这条巷子承载的不只是几代人的记忆,更是一种缓慢而坚定的生活方式。它就在火车站后面,安静地等待着懂得它的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