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喝茶上课群,宜兴品茶学习交流圈

发布时间:2025-11-06 19:17:53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啊,总有人悄悄问我:“听说宜兴有个喝茶上课群?你们整天捧着紫砂壶,是在搞什么神秘活动吗?”每次听到这话,我都忍不住笑着摇摇头。这事啊,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

那天路过朋友新开的茶室,恰好赶上他们在办紫砂鉴赏课。几位老师傅边泡茶边讲解,手里的紫砂壶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有人突然提议:“要不咱建个宜兴品茶学习交流圈吧?方便大家平时切磋。”就这么着,我们这个特别的圈子算是成立了。

茶香里的慢时光

说来也挺有意思,我们这群人里有退休教师、设计师,还有几个九零后茶艺师。每周叁晚上碰头时,那场面可热闹了。新来的小林第一次参加活动,盯着我手里的紫砂壶看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这壶泡的茶,真的会不一样吗?”

老陈听见这话,不紧不慢地重新温壶、投茶、注水。当茶汤倒入品茗杯时,小林凑近闻了闻,眼睛顿时亮了:“咦?这香气确实更聚拢了。”我们在旁边都笑了,想起自己刚入门时也是这般惊讶。就是这样一次次的亲身感受,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这个宜兴喝茶上课群。

上个月我们尝试了个新玩法——把课堂搬到了茶园里。清晨五点多,晨露还没散,大家跟着茶农学采头春茶。九零后小张举着满筐嫩芽感叹:“原来我们平时喝的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啊。”那天我们把自己采的茶青送到制茶师傅那里,隔周再喝到自己参与制作的茶叶,那种滋味,真是外面买不到的。

最近群里在传阅一本泛黄的《阳羡茗壶系》,这是明代周高起写的紫砂专着。读着这些文字,再对比手里把玩的紫砂壶,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珠玉在前”。老李打趣说:“咱们这宜兴品茶学习交流圈,都快成民间研究所了。”

其实最打动我的,倒不是学会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某个雨夜,群里突然热闹起来——大家都在晒自己正在喝的茶。有人在家用掇只壶泡滇红,有人在茶室用石瓢壶沏龙井,还有个在出差的群友,用随身带的旅行茶具泡着正山小种。这一刻突然觉得,虽然大家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却因为同样的爱好,保持着奇妙的联结。

前两天新来的成员小王问我,能不能带个朋友来参加活动。我反问他:“你觉得我们这儿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想了想说:“别的地方喝茶总感觉端着架子,这儿就像邻居串门,能说真话,能问傻问题。”这话让我想起老陈常说的:“茶嘛,本来就是给人喝的。”

如今这个宜兴喝茶上课群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百来人。我们依然每周聚一次,有时研究某款茶叶的冲泡技巧,有时分享淘到的好壶,更多时候就是单纯地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有次结束后,大家站在夜色里道别,手里还攥着温热的品茗杯,茶香袅袅飘散在晚风里。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寻找的不仅是茶的味道,更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联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