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做大活的地方,海伦工作场所的日常
推开那扇玻璃门,海伦正蹲在设备前拧着螺丝。她听见门响头也不回:“张师傅,备件放桌上就行,我弄完这个就来。”
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满是油渍的水泥地上切出明暗条纹。这里是海伦做大活的地方,也是厂里最热闹的角落。叁台数控机床占了大半个空间,空气里混着切削液和铁锈的味道。墙角堆着半人高的工件,每个都贴着手写标签。
午后的插曲
“不是张师傅。”我站在原地,“刘主任让我来看看那批导轨进度。”
她这才转过身,用胳膊擦了擦额角的汗,留下道灰印子。“哟,赵工啊。”她摘掉手套指了指工作台,“样品刚调试完,你自己看吧。”说完又补了句,“边上暖壶有开水,要喝茶自己泡。”
这就是海伦工作场所的日常——永远直奔主题,却又透着人情味。她在这间叁十平米的机加工区呆了七年,每个螺丝孔的位置都刻在脑子里。我倒了杯水,看她继续调试设备。那双关节分明的手在控制面板上跳动,像在弹钢琴。
“你说奇怪不,”她突然开口,眼睛还盯着屏幕,“这套程序昨天跑得挺顺,今天就像闹脾气似的。”她停下来想了想,把鬓角的头发别到耳后,“等我换个思路试试...”
这种自言自语是她的思考方式。在这个海伦做大活的地方,设备仿佛能听懂她的话。五分钟后天车重新启动,运行平稳得像换了台机器。
老王的难题
正说着,装配车间的老王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个零件:“海伦,这个底座又对不上孔位,急死人了!”
海伦接过来对着光看了看,又掏出游标卡尺量了量。“简单,”她嘴角一扬,“不是你的问题,是毛坯厂把公差做反了。”她转身从工具柜翻出个定制夹具,“用这个装夹,先铣掉0.2毫米,保准严丝合缝。”
老王将信将疑地走了。海伦冲我眨眨眼:“这些老师傅啊,就认死理。其实换个角度,问题反而简单了。”她说着把冷却泵开关一拧,设备发出轻柔的嗡鸣。在这个海伦工作场所的日常里,这样的突发状况就像调味料,让平凡的工作变得有滋有味。
窗外传来下班的铃声。海伦开始收拾工具,把量具挨个放回木箱,给导轨上油。动作不紧不慢,像老农收拾农具。她突然想起什么:“赵工,明天第一批成品出来,你最好早点来。那批材料性子慢,得看着它降温。”
我点点头。离开时回头看了眼,她正弯腰检查电源总闸,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个海伦做大活的地方即将结束一天的喧嚣,但明天,那些机器又会随着她的到来苏醒。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或许每个工厂都有这样的角落,都有像海伦这样的人。他们不说话的时候,你能听见时代齿轮转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