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品茶上课,汾阳茶艺学习指南
初识茶香
第一次推开汾阳茶艺教室的门时,那股若有似无的香气就飘了过来。不是浓烈张扬的那种,而是轻轻柔柔地钻进鼻腔,让人不自觉地想深呼吸。老师正用紫砂壶冲泡着不知名的茶叶,水流划出的弧线特别好看。
“很多人觉得茶艺高深莫测,其实啊,就是从认识手里的这杯茶开始。”老师说话时,手上的动作没停。我忽然发现,原来注水的声音也能这么好听——时而轻快,时而舒缓,像是在配合茶叶的舒展节奏。
那天的汾阳品茶上课,让我记住了铁观音的兰花香。不是谁告诉我的,是自己真的闻出来了,那种隐隐约约的甜香,很奇妙。
茶里的小门道
上了几节课才发现,泡茶这事儿真不简单。同样的茶叶,不同人泡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水温差那么几度,浸泡时间差个十几秒,茶汤的滋味就变了。
记得有次练习冲泡龙井,我按照书上说的85度水,结果老师走过来笑了笑:“今天湿度大,水温可以再低两度试试。”果然,调整后的茶汤更加鲜爽。这些小窍门,光看书是学不来的。
在汾阳茶艺学习过程中,最让我着迷的是观察茶叶的变化。同一批茶叶,春采和秋采的模样不同;同一泡茶,第一道和第叁道的汤色也在悄悄改变。这些细微差别,需要静下心来才能体会。
从手忙脚乱到气定神闲
刚开始学茶艺那会儿,真的是手忙脚乱。左手要持壶,右手要出汤,还要注意姿势优雅,常常顾此失彼。有次表演茶艺,紧张得直接把公道杯碰倒了,场面相当尴尬。
老师倒没说什么,只是慢悠悠地重新温杯、投茶、注水。“急什么呢?”她说,“茶叶又不会跑。”这句话让我愣了好久。是啊,我们总是急着要把事情做完,却忘了享受过程。
现在想想,汾阳品茶上课教给我的,远不止泡茶技巧。那种专注当下的状态,才是更珍贵的收获。当你全身心投入时,自然就不慌不忙了。
茶桌上的风景
茶艺班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同性格的人,泡出来的茶风格迥异。急性子的小王,他的茶总是浓郁强烈;温柔的林姐,她的茶汤就格外柔和。每个人都在茶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我们经常互相品评对方泡的茶,说说这杯的优点,那杯的不足。在这样的交流中,不仅茶艺进步了,人也渐渐成了朋友。茶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场,承载着欢声笑语。
要说汾阳茶艺学习给我最大的惊喜,可能就是结识了这群可爱的茶友吧。我们因茶相聚,却收获了比茶更珍贵的情谊。
生活中的茶香
现在,喝茶已经成了我生活里很自然的一部分。早晨上班前,会泡杯清淡的绿茶提神;下午工作时,来壶乌龙茶解乏;晚上回家,有时也会泡道熟普,让身心慢慢放松下来。
虽然做不到像在茶艺班上那么规范,但这种随性的饮茶方式,反而让茶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那份喝茶的心情。
前些天朋友来家里做客,我顺手泡了壶凤凰单丛。朋友惊讶地问:“你这泡茶手法很专业啊?”我笑了笑,想起在汾阳品茶上课的日子。那些看似枯燥的练习,原来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身体的本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