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品茶加痴,灯塔赏茗添信
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讨论“灯塔品茶加痴”这事儿,说实话,刚开始我压根没弄明白这六个字到底有什么魔力。直到上周末路过老城区的茶叶市场,看见好些店铺门口都贴着相似的手写招牌,才突然反应过来——这年头,连喝茶这件事都开始讲究“认证”了。
巷子最深处的陈记茶铺倒是挺有意思,店主是个穿麻布衫的老人家,他一边烫着紫砂壶一边慢悠悠地说:“现在年轻人总爱扫什么码加什么痴,其实啊,好茶自己会说话。”他随手递来一杯刚沏的龙井,热气缭绕中茶香扑鼻。就在品茶的间隙,老人掏出手机给我看他的“灯塔赏茗添信”群,里面居然有叁百多个茶友每天分享泡茶心得。
茶香里的信任印记
说来也怪,自从加入这个群,买茶确实省心不少。上周叁晚上群里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云南的茶农直接开了场直播。隔着屏幕都能看见茶山上缭绕的晨雾,茶农现场采摘、杀青、揉捻,整个过程清清楚楚。这种“灯塔品茶加痴”的模式,倒真是让买茶变得透明了。
记得前年我在旅游区买过一罐所谓“特级大红袍”,回来请懂行的朋友一看,竟然是拼配的二级茶。现在想想,要是早遇上“灯塔赏茗添信”这样的方式,估计就不会交这笔学费了。群里老茶客王姐说过一句特别在理:“茶叶这东西,光看包装不行,得有人帮你把关。”
现在每次试新茶,我都习惯先看看群里的“灯塔品茶加痴”榜单。不是说完全跟着榜单走,但至少能避开不少坑。上个月尝试的凤凰单丛就是榜单推荐的,开汤后那股天然的山场气息,确实和普通店里卖的完全不一样。
其实仔细想想,“灯塔赏茗添信”之所以能慢慢聚起人气,不就是因为大家越来越看重这份实在嘛。昨天下午约茶友试茶,我们还开玩笑说,现在选茶就像找对象,光听媒人夸不行,得看看“信用记录”。
茶凉了再续,人走了茶还香。或许这就是“灯塔品茶加痴”最让人心安的地方——不用费心猜忌,只需静心品茗。毕竟在茶的世界里,真诚永远是最难得的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