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 吴川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吴川中学生三小时通话五百元
这几天在雷州半岛,有个话题特别火。我表姐在吴川工作,前天晚上突然给我发消息,说现在的中学生真让人看不明白。她同事家孩子,一个初中生,居然为了叁小时通话时间花了五百元。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是不是被骗了?? 五百块对大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更别说初中生了。表姐说那孩子平时挺乖的,成绩中上,家里给零花钱也有限,这钱是他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的。
这笔钱花在哪儿了
仔细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把五百元全部充了话费。就为了和外地转学的发小聊聊天。两个半大孩子,从晚上七点聊到十点,把月考成绩、新同学趣事、暑假计划都聊了个遍。说到激动处还互相打气,说要考同一所高中。
这事儿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家长直摇头:“现在孩子太不懂事,五百块够家里一周菜钱了。”也有家长觉得情有可原:“现在的孩子都独生子女,找个能说知心话的朋友不容易。”
我后来辗转联系上那个初中生。孩子有点腼腆,但说到那通电话,眼睛就亮了:“我们班就他最懂我。他转学后,好多话都不知道跟谁说。那叁个小时,感觉把憋了半年的话都说完了。”
其实想想也是。现在孩子看着衣食无忧,但心里都藏着不少事。学习压力、同学关系、青春期的烦恼,这些都不好跟爸妈说。能有个真心听你说话的朋友,确实难得。
背后的思考
这事让我想起自己上初中那会儿。那时候没有手机,想和远方朋友联系都得写信。一封信来回要半个月,但每次收到信都特别开心。现在通讯方便了,一个电话就能听到声音,可真心交流的时间反而变少了。
那个雷州吴川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表面看是孩子不懂节俭,往深里想,是不是也反映了现在孩子情感需求的缺口?他们渴望被理解,需要倾诉的空间。有时候,大人眼里“不值得”的事,在孩子心里却重如千金。
当然不是说鼓励孩子大手大脚花钱。五百元叁小时通话确实奢侈了点。但如果家长能从中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平时多创造些交流机会,或许孩子就不会用这种方式寻求慰藉了。
后来听说那孩子的爸妈知道了这件事,没有一味责怪,而是周末带着孩子去茶餐厅,边吃边聊了两个小时。孩子说,那是他这学期最开心的一个下午。
现在这孩子学会了用视频通话,虽然画面偶尔卡顿,但至少不用再为话费发愁。他和发小约定,下次考试要一起进步,到时候再视频分享好消息。
其实啊,不管是雷州吴川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还是吴川中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关键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那份愿意倾听的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听别人把话说完,本身就是很温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