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学生品茶工作室,曲阜学子茶艺研习坊

发布时间:2025-11-04 00:09:53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路过学校后街,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木质招牌上刻着"曲阜学生品茶工作室"几个字,透过玻璃窗能看见几个学生围坐在茶席前,手里捧着青瓷茶杯说说笑笑。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泡功夫茶的情景,不过眼前这画面倒是新鲜——一群年轻人安安静静地研究茶道,跟印象里吵吵闹歇的学生活动不太一样。

推门进去时正好遇上他们在办茶会。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演示如何冲泡凤凰单丛,动作不算特别熟练,但特别认真。热水冲进盖碗的瞬间,橙花蜜的香气立刻飘满整间屋子。坐在我旁边的女生小声说,这是他们工作室本学期开发的"校园四季茶单"里的秋日特调。

当年轻脚步遇见古老茶香

创办这个空间的其实是文学院大叁的几位同学。主理人小陈给我看了他们最初的设计草图:"我们没想做成传统的茶艺班,更像是个实验基地。比如把《茶经》里的唐代煎茶法和现代冷萃技术对比,还试着用盖碗冲泡咖啡..."他边说边从茶柜里取出个蒙山黄芽的罐头,标签上手绘着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图。

有意思的是,他们每周二的"无手机茶会"特别受欢迎。叁十来个学生把手机存在门口竹篮里,两小时里就单纯喝茶聊天。历史系的同学会分享茶文化演变,生物系的则讲解茶叶发酵原理。有次他们甚至还原了《红楼梦》里栊翠庵的品茶场景,连用的水都是按书里记载从后山取的泉水。

现在年轻人总被说沉迷电子产物,但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另一种可能。茶艺研习坊的窗台上摆满了同学们设计的创意茶具:用3顿打印的论语茶杯,刻着"有朋自远方来"的茶则,还有将曲阜地图烧制在壶承上的青瓷作品。这些带着体温的创造,比商场里千篇一律的茶具更让人心动。

临告别时我注意到墙上的课程表。除了常规的茶道课,还有"茶叶评鉴与文学创作""古典茶器修复实践"这样跨学科的课程。小陈泡着今年新春的碧螺春跟我说:"去年我们尝试把《诗经》里出现的植物都制成搭配茶饮,没想到植物学专业的同学特别积极,现在工作室阳台上还种着卷耳和荇菜呢。"

暮色渐浓时,又有几个学生抱着笔记本走进来。他们熟门熟路地取出茶罐开始温杯,看起来是要准备晚间自习。玻璃壶里的茶汤渐渐染上琥珀色,电脑屏幕的微光与烛火般的茶灯交织在年轻人的侧脸上。这个由学生自己打理的曲阜学子茶艺研习坊,似乎正在用最当代的方式,续写着这片土地上千年的风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