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叁小时通话费八百元
这几天,我们小区家长群里都在传一件事:华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隔壁楼张阿姨家的孩子,偷偷用家长手机打了叁个小时电话,话费账单直接扣了八百块。张阿姨看到短信通知时,手都在发抖,第一反应是手机中毒了,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才相信。
这事儿听着像天方夜谭,但现在很多手机套餐都是流量免费,通话反而按分钟计费。特别是国际长途或某些特殊服务号码,费用高得吓人。孩子哪懂这些啊,觉得拿着手机就能无限畅聊。
电话那头到底聊了什么
我特意去问了张阿姨具体情况。她说孩子平时挺乖的,就是性格有点内向。那天晚上说要上网课,拿了手机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能想到叁个小时的通话记录里,大多是同一个外地号码。
后来和孩子慢慢聊才知道,那是个网络游戏里认识的朋友。两人组队打游戏快半年了,这次是因为游戏账号出了问题,对方说能帮忙解决,但需要长时间保持通话来指导操作。孩子信以为真,就这么举着手机听了叁个小时。
说实话,听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下。现在孩子们接触网络太早了,根本分不清屏幕那端是真心帮忙还是另有所图。这叁小时通话,说是指导解决问题,可八百块钱花出去,问题到底解决没有,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
张阿姨家条件一般,八百块相当于她大半个月的买菜钱。看着孩子吓得直哭,她既心疼钱,更心疼孩子。最后这事儿以让孩子做家务抵债收场,说是要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其实像这样的学生叁小时通话费八百元的情况,最近还真不少见。上周末在超市碰到当班主任的李老师,她说班上就有两个学生遇到过类似情况,都是因为长时间拨打服务热线或所谓的“客服电话”。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觉得手机万能,对钱反而没概念。他们不知道电话那头可能是收费高昂的信息台,更不知道有些号码看似普通,实际上每分钟都在扣着高额费用。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家长把手机给孩子用时,是不是该设置个通话时长限制?或者提前把那些收费高的号码屏蔽掉?毕竟让孩子们完全不用手机也不现实,但至少要做好防护措施。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装个座机还要考虑长途话费。现在通信方便了,代价却是更容易掉进消费陷阱。特别是对孩子来说,他们理解不了为什么随便打个电话就要花掉父母辛苦赚来的钱。
张阿姨后来去营业厅查了详细账单,发现那些电话确实都是正常扣费,只能自认倒霉。倒是营业厅工作人员提醒她,可以给孩子办个副卡,设置每月话费上限,这样就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这件事在家长群里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应该完全禁止孩子单独使用手机,有的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要我说啊,这两方面都得兼顾。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不管。
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想到,现在最需要给孩子上的第一课,不是怎么用手机,而是怎么安全地用手机。毕竟在这个数字时代,一部小小的手机背后,藏着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消费陷阱。
这件事过去两周了,偶尔还能在小区里看到张阿姨家的孩子在帮忙倒垃圾。每次见到他认真的样子,我就想,这八百块钱的教训,或许比我们唠叨一百遍都管用。只是这个代价,对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有点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