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兼职叁小时百元通话
最近在小区布告栏看到个挺扎眼的贴纸:"东港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旁边还贴着同个孩子手写的"学生兼职叁小时百元通话"。当时我就纳闷了,现在初中生都开始用陪聊服务赚零花钱了?这得是多能说的孩子啊。
正好邻居李姐家闺女在读初二,有天在电梯里聊起这事。她一听就拍大腿:"哎哟,这不就是我闺女同学搞的吗!那孩子叫小雨,平时在班里就是个'小话痨'。"
叁小时到底聊些什么
李姐说,小雨这服务刚推出那会儿,家长都以为谁家孩子闹着玩。没想到真有个六年级的学妹找上门,说是爸妈常年加班,想找人说说话。第一次通话那天,小雨抱着家里座机从晚上七点聊到十点,挂电话时手机都发烫了。
"你猜她们聊什么?"李姐压低声音,"从月考卷子最后那道数学题,到学校小卖部新进的贴纸,连最近操场边上那窝野猫生了几个崽都能说半小时。"
后来这业务就在附近几个小区传开了。有个五年级小男孩专门预约周末时段,说是要练习演讲比赛稿子。小雨就举着电话当听众,听完还像模像样地提建议:"你刚才这段气息不太稳,要不要试试在逗号那里换口气?"
藏在电话线里的另一面
最让我触动的是上个月初的事。有个初一男生连续预约了叁个晚上,前两小时都在聊游戏攻略。到第叁天晚上突然没声了,小雨听见电话那头有吸鼻子的声音。孩子支支吾吾说月考退步了二十名,不敢告诉家长。
"你知道小雨怎么说?"李姐模仿着孩子的语气,"'我上次数学还不及格呢,现在不也活蹦乱跳的?你要不要听听我那天的糗事?'"那天他们聊到电话卡欠费,男孩最后笑得直咳嗽。
现在小雨的档期排到两周后了。据说她专门弄了个笔记本记录每个客户的偏好:谁喜欢聊动漫,谁想练习英语口语,哪个孩子容易紧张需要先讲两个笑话暖场。
昨天碰见居委会王阿姨,她说现在有些家长会特意找小雨这样的孩子当"临时陪聊"。毕竟很多话不愿意跟大人说,跟同龄人反倒能掏心窝子。这大概就是那句老话——有时候最贵的陪伴,反而最便宜。
那个总在小区里遛狗的大爷知道后挺感慨:"我们那会儿帮邻居挑水砍柴算互助,现在孩子们这是用声带传递温暖呢。"说着还给小雨送了盒润喉糖,说是战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