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做服务的小巷子,漳州服务小巷风情

发布时间:2025-11-05 16:56:59 来源:原创内容

沿着漳州老城区走走,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窄窄的小巷子。这些巷子不宽,两边是有些年头的骑楼,墙皮斑驳,却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我特别喜欢在午后慢慢逛这些巷子,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青石板路面照得发亮。

要说这些小巷子有什么特别,那就是它们藏着不少老手艺人的小铺子。记得有一次,我常去的一家裁缝铺子,老板娘就坐在店门口,边踩着缝纫机边和路过的人打招呼。她的店铺不大,也就十来个平方,但手艺是真的好。“这条裤子改得合身吧?”她笑呵呵地问,手里的活计一点没停。这样的铺子在这片巷子里还有很多,修鞋的、配钥匙的、做竹编的,都是些老街坊常去的地方。

巷子里的烟火气

傍晚时分,这些巷子就更加热闹了。卖四果汤的小推车准时出现在巷口,老板娘熟练地舀起各式配料,浇上冰糖水。几个放学的小孩围在摊前,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多加点芋圆嘛。”一个小男孩扯着老板娘围裙说道。这番景象,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再往深处走,你会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那是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卤面店,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总是系着条洗得发白的围裙。“今天的卤汁特别香,”他一边捞面一边说,“用了新鲜的鱿鱼和肉片。”店里的桌椅都摆到了巷子里,食客们就坐在小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这种巷子里的美食,可能登不上什么美食榜单,但那份地道的味道,却是大饭店里找不到的。

住在这一带的林阿姨告诉我,她在这条巷子里住了大半辈子。“以前这条巷子可热闹了,”她坐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慢悠悠地说,“那时候街坊邻居都认识,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分给邻居尝尝。”说着,她指了指对面紧闭的木门,“那家去年搬走了,现在住进来几个年轻人,早出晚归的,见面都难。”

确实,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巷子也在悄悄变化。有些老店铺关了门,换上了新的招牌。但令人欣慰的是,还是有不少人坚守在这里。就像那家理发店,老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坚持每天开门营业。“来我这里理发的都是老主顾,”他说着,手里的推子稳稳地移动着,“他们习惯了我这手艺,我也习惯了每天见到他们。”

夜幕降临,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那些温暖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延续着这份独特的巷子风情。虽然时代在变,但这些藏在巷子里的生活痕迹,依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属于漳州的故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