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相似建筑群

发布时间:2025-11-05 11:15:15 来源:原创内容

那些独特的建筑印记

每次路过同江大学城,总会听到同学们指着那片特别的建筑群说“看,炮楼”。这个称呼在校园里流传已久,第一次听见时还挺让人纳闷的。这些楼房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军事用途,就是普通住宅,只不过外形确实有点特别——方方正正的造型,密密麻麻的窗户,远远望去像极了老电影里的防御工事。

说起来挺有意思,这个昵称最初是怎么传开的,现在已经没人说得清了。有学长说是因为几年前有同学在摄影课上拍了组照片,随手起了这么个标题,没想到就在校园论坛上火了起来。学生们总爱给身边的东西起外号,这不,“炮楼”就这么叫开了。

仔细想想,这片建筑群确实挺显眼的。相比周边那些造型现代的楼宇,它们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楼体普遍偏高,外立面用的是那种深色系的建材,在阴天里看起来格外肃穆。阳台的设计也很特别,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某个角度看过去,还真有那么点军事建筑的味道。

住在附近的李阿姨告诉我,这些楼其实比大学城建得还早。“当年这一片都是荒地,就这几栋楼最先立起来。”她说以前这附近都是农田,后来大学城规划建设,这些楼反而成了地标。现在学生们都习惯用“炮楼”来指路——“我在炮楼旁边的奶茶店”“社团活动在炮楼后面的广场”,倒成了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周边相似的建筑风貌

有趣的是,如果你在附近转转,会发现不止这一处有这样的建筑。往东走两个路口,就能看到类似风格的楼群。虽然细节上略有差异,但整体的建筑语汇如出一辙。这种相似性让人不禁好奇,是不是同一个时期的建筑作品,或者出自同一位建筑师的手笔。

建筑系的王同学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研。“这些楼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产物,”他指着外墙的装饰线条说,“那个时期的建筑喜欢追求这种厚重的体量感,可能是想体现某种力量感吧。”不过他也提到,现在新建的住宅已经很少采用这种设计风格了,更多地考虑采光、通风这些实用功能。

走在这些建筑之间,能感受到时光的痕迹。虽然外观上保持着统一的风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同楼宇的维护状况各不相同。有的外墙刚刚翻新过,显得精神抖擞;有的则保留着岁月的印记,墙面上爬满了藤蔓植物,反倒增添了几分韵味。

附近商铺的老板们对这些建筑的感情很复杂。开文具店的张先生说,刚开始觉得这些楼太严肃,担心影响生意。但时间长了发现,反而有不少人专门来拍照打卡。“特别是傍晚时分,夕阳照在那些整齐的窗户上,确实挺上镜的。”

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群,与其周边的相似建筑,共同构成了大学城独特的天际线。它们或许不符合当下流行的审美,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理念。每次路过这里,都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想着这些沉默的建筑背后,该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现在这些建筑大多还是居民楼,阳台上晾晒的衣物,窗台上摆放的绿植,给这些严肃的建筑添了不少生活气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亮起灯光,那些整齐排列的窗户就像是被点亮的棋盘,格外壮观。这种刚毅与柔和的对比,或许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有时候想想,建筑就像人一样,每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这些被同学们戏称为“炮楼”的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到了大学城的生活中,成为了这片区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它们的建筑风格可能不再时髦,但正是这种多样性,让城市的面貌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