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登封男士常去的巷子
巷口老陈的胡辣汤摊子总是凌晨四点就飘出香味,这是专属于登封男人的闹钟。不少刚下夜班的汉子会顺路过来喝一碗,暖了身子再去钻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
要说这登封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啊,还真不是外地人想象中那种灯红酒绿的地方。你往中岳大街后头一拐,钻进那片老居民区,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青苔长得正欢。这些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侧身而过,可里头藏着不少好去处。
巷子里的江湖
老马修表店就在这条巷子深处,铺面不到十平米,可四十年来修好了无数登封男人的手表。老马常说:“男人嘛,得有个准时的手表,就像少林寺的晨钟暮鼓,一分都不能差。”他修表时总爱和客人唠嗑,从家里的琐事说到嵩山的云雾。
再往深处走几步,能听见老王理发店的推子声。五块钱一位,二十年没涨过价。老王手里的推子比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发型师还稳当:“男人剪头发图个利索,又不是要去唱戏。”他总能记住每个老主顾偏好的发型长度,这份细心,连客人的媳妇儿都佩服。
这些登封男士常去的巷子,说白了就是他们的休闲基地。下班后不急着回家,先来这儿转一圈——修修手表、理个发、蹲在巷口看会儿棋,或者干脆就是靠在墙根抽根烟,看着夕阳把嵩山染成金色。
巷子尽头有家不起眼的羊肉烩面馆,老板是个实在人,每天就准备那么多面团,卖完就打烊。不少登封男人都爱来这儿,就着蒜瓣吃面,再喝两口本地的仰韶酒,那叫一个舒坦。有时候两叁个熟人碰上了,拼个桌,天南海北地聊,从少林功夫的传承聊到孩子上学的那点事儿。
你说这些登封男人为啥不爱去大商场,偏偏钟情这些小巷子?在百货公司里,你得端着、装着,说话都得压着声音。可在这些巷子里,你能穿着拖鞋就出门,能放开嗓子大笑,能暂时忘记那些房贷车贷的压力。
这些巷子见证了多少登封男人的故事啊——老李在这条巷子里知道了儿子考上大学的好消息;大刘在这里和几个哥们儿凑钱度过了生意难关;就连刚子离婚后最难熬的那段日子,也是天天泡在这些巷子里,靠着老邻居们的陪伴才挺过来的。
如今城市发展得快,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可这些登封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却顽强地留存下来。不是没人想拆迁,是住这片的居民们联名上书,硬是保住了这片天地。有个老大哥说得在理:“楼房再高,也高不过人情味儿不是?”
夜幕降临,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昏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修表店的老马收拾工具准备关门,理发店的老王在打扫地上的碎发,羊肉烩面馆里还飘着热气。这些登封男士常去的巷子,在夜色中渐渐安静下来,等待着明天的又一次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