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光明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

发布时间:2025-11-03 04:32:39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这行字——明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说实话,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是不是搞错了?现在家教市场这么卷,大学生时薪也就这个数吧。

带着好奇联系上这位同学,接电话的是他妈妈。聊下来才知道,这孩子叫小轩,从初一开始就自己琢磨出一套学习方法。最让我惊讶的是,他辅导的同班同学期末数学居然提了20分。“其实也没什么秘诀”,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少年特有的清亮,“就是把课本例题反复嚼碎,再教他们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起来”。

同龄人教同龄人,效果反而更好?

小轩告诉我,刚开始纯属偶然。同桌问他数学题,他随手在草稿纸上画了几个卡通小人来讲相遇问题,没想到对方秒懂。后来找他的同学越来越多,这才有了收费的想法。“毕竟要花时间备课嘛”,他顿了顿,“而且收了钱,我更得对人家负责”。

这种同龄人之间的辅导,似乎有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没有老师居高临下的压迫感,解题思路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小轩的客户名单里,有个女生特别有意思——以前见到数学就头疼,现在居然主动要求加课。

这事儿让我想起邻居家请的985大学生家教,时薪150元,效果却差强人意。倒不是水平问题,关键是讲课总带着学术腔,初中生根本接不住那些专业术语。

小轩妈妈倒是看得很开:“我们不强求他赚多少钱,关键是这个过程锻炼了表达能力”。说话时能听见厨房传来炒菜声,背景音里还夹杂着英语听力——这是很多明光家庭的日常剪影。

50元背后的价值

现在家教市场确实让人看不懂。有家长愿意花五百块请名师,也有像小轩这样明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例子。但仔细想想,知识传授这事儿,贵的未必就是对的。

我特意问过被辅导的学生:“小轩讲题和老师有什么不同?”孩子挠头想了想:“他经常说‘这个我上周也做错过’,我们就觉得特别真实”。你看,学习路上有人陪你一起摔跤,跌倒时的疼似乎就减轻了几分。

不过话说回来,小轩的收费在光明少年家教圈里算是个例。多数孩子还在用零食、游戏卡作为报酬,能想到把知识明码标价的毕竟少数。这倒让我想起国外那些少年创业故事,只是发生在我们这座小城,显得格外新鲜。

傍晚路过小区花园,偶然看见叁个孩子围在石桌旁。中间那个穿校服的男孩正比划着讲题,夕阳给他镀了层金边——正是小轩。桌角的矿泉水瓶下压着几张纸币,那画面莫名让人感动。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当知识在同龄人之间自然流动,当学习变成互帮互助的温暖过程,明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就不只是个价格标签,而成了教育回归本真的生动注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