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车站附近巷内200元每次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前两天我去二连浩特出差,刚出火车站就被一个裹着棉大衣的大爷拦住了。他操着浓重的当地口音,神神秘秘地凑过来问:"兄弟,巷子里头去不?200块钱一次。"我当时拖着行李箱愣在原地,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弯——这年头火车站旁边还有这种明目张胆拉客的?
我摆摆手继续往前走,没成想又在车站广场拐角碰到个搓着手哈白气的大妈。她倒是更直接,伸着两根手指头晃悠:"小伙子,车站附近巷内200元每次,暖和得很!"这下我可真糊涂了,难不成是我想歪了?
巷子里的真相
怀着满肚子好奇,我跟着个刚谈好价的旅客往巷子深处走。你猜怎么着?转过两个弯,眼前突然亮堂起来——整条巷子挂满了红灯笼,二十来个蒙古包形状的移动摊位挨挨挤挤的,空气里飘着奶茶和烤羊腿的香味。那个被领着的小伙子正坐在马扎上,有个老师傅在给他试穿崭新的蒙古袍。
坐在隔壁摊位喝奶茶的大姐看我傻站着,扑哧笑出声:"都以为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买卖吧?"她指指正在拍照的游客,"咱这儿是正经民族服饰体验,200块包含服装租赁、造型设计,还能在仿制的敖包前拍二十张照片。"她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相册,里头都是穿着盛装的游客,背景就是巷子尽头搭建的草原布景。
管理摊位的巴特尔大叔告诉我,最初确实有人误会他们的服务。后来干脆把"二连浩特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当成了揽客的暗号,反倒成了特色。"现在连旅行社都往我们这儿带人,说这价比景区实惠多了。"他边说边整理挂满整整一面墙的蒙古族头饰,银饰碰撞叮当作响。
正聊着,旁边来了对老夫妻。老太太摸着绸缎蒙古袍有些犹豫:"这200块花得值吗?"老板还没开口,刚拍完照的姑娘就凑过来:"阿姨您就放心吧,在景区光租衣服就要一百五,这儿还包化妆呢!"她转身让我帮忙看刚拍的照片,"您说这背景,是不是跟在真草原上一个样?"
我在巷子里转了转,发现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绝活。最里头那家会教客人用蒙语说祝福语,中间那家的老板是退役的那达慕摔跤手,还能教几个标准动作。有个从呼伦贝尔来的游客告诉我,他特意比较过,车站附近巷内200元每次这个价,在别处连半只烤全羊都买不着。
天色渐暗时,巷子里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准备离开时又碰见刚下火车的新游客,还是那个大爷在揽客,还是那句"200块钱一次"。不过这次我看见问话的姑娘眼睛一亮,拉着行李箱就往巷口走——看来已经有人在网上做过攻略了。
回程那天我又经过那条巷子,发现早上九点就排起了队。维持秩序的小伙子说现在得提前预约,不然根本排不上体验。我站在巷口看了会儿,拍照的欢笑声响彻整条小巷,那些精美的民族服饰在晨光里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