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附近小巷如何到达
初到虎林站,巷子怎么找
第一次来虎林,刚出火车站就有点懵。拎着行李站在广场上,看着对面一排老房子,心里直嘀咕:这虎林火车站后面的巷子到底该怎么走呢?说实话,站前广场指示牌上确实没写这个。我站在那儿张望了好一会儿,才注意到右手边有个小报刊亭。
报刊亭的大爷正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曲,我凑上前问路。他特别热心地指着车站西侧:“看见那个红色招牌的超市没?从旁边那个斜坡下去,拐两个弯就到了。”怕我记不住,他还特意补充,“就记住超市那个红招牌,特别显眼”。这种问路的方式,比起现在动不动就翻手机查地图,反而多了几分人情味。
按照大爷指的方向走,果然找到了那个斜坡。坡不陡,但挺有意思——左边是现代化的车站建筑,右边就是一排颇有年头的老房子,像是两个时代的对话。走到坡顶往下看,能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屋顶,那就是我要找的巷子了。
巷子里的烟火气
走进巷子,立刻被那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包围了。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两旁是各种小店:理发店还保留着老式转椅,裁缝铺里传来缝纫机的哒哒声,小吃摊飘着香味。有个大妈正在自家门口择菜,看见我这个生面孔,笑着点点头。这种亲切感,是在大街上感受不到的。
我边走边想,其实附近小巷如何到达这个问题,答案就在这些寻常百姓的生活里。巷子不宽,最窄的地方两个人并排走都有点挤,但正是这种紧凑,让邻里关系特别亲近。隔着巷子,两边住户都能互相打招呼,谁家做点什么好吃的,整条巷子都知道。
在一个拐角处,我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竟然有个自发形成的小集市。附近的居民把自家种的蔬菜、做的手工摆出来卖,不用吆喝,来的都是熟客。卖豆腐的大叔说,他在这摆了十几年摊了,来买豆腐的人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孩子的爸爸。
走着走着,我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找这些巷子了。在现代都市里,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地方越来越难得。在这里,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让你能停下来喘口气。街坊邻居见面会寒暄,店家记得熟客的口味,这种温暖是在超市里感受不到的。
不知不觉已经在巷子里转了一个多小时。每条小巷都有它的故事,每扇木门后面都是一个家的喜怒哀乐。虎林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这个问题,其实背后藏着大家对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下次你要是来虎林,不妨也来找找这些巷子,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