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遵化中学生高价通话服务
这事儿说来你可能不信,就在咱们遵化,有个初中生为了叁小时电话,愣是掏了八百块钱。我刚听说时也直咂嘴,现在孩子都这么敢花钱了吗?
小军是我邻居家的孩子,平时看着挺文静。那天他妈妈在客厅抽屉翻到一张收据,差点没背过气去。上面白纸黑字写着“通话服务:3小时,费用800元”。老太太攥着纸条的手直抖,扯着嗓子喊:“你这是往电话里灌金子了啊?”
电话那头的秘密
小军憋得满脸通红,半天才支吾着说,那不是普通聊天。他在网上找了个“学业规划师”,人家承诺用叁小时电话帮他把学习安排得明明白白。对方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清北学霸独家方法,提分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
“妈您不懂,我们班李浩上学期找了这种辅导,期末直接冲进年级前二十。”小军越说声越小,“我攒了半年的压岁钱...”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隔壁班小雅。那姑娘更绝,悄摸儿订了个“遵化中学生高价通话服务”,每周跟个自称“心理导师”的人聊四十分钟,一个月干掉一千二。后来才知道,对方就是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那些所谓“减压秘籍”,全是微博上扒来的鸡汤。
现在这类服务在孩子们中间悄悄流行,有的打着“学业规划”旗号,有的包装成“心理疏导”,要价一个比一个狠。你说孩子们傻吗?倒也不是,主要是那些销售太会拿捏心思了。
我特意问了问在中学教书的表姐。她说现在孩子压力确实大,月考排名、体育测试、才艺展示,哪样都要计较。家长忙工作,老师盯分数,有些话没人可说,可不就往外找出口么。
表姐班上还有个男生,每周固定给某个“生涯规划师”打半小时电话,聊怎么处理同学关系。其实说的无非是“要多沟通”“要换位思考”,可从那“规划师”嘴里说出来,就变得特别高深。那孩子后来悄悄跟班长说:“人家是专业人士,说的话就是不一样。”
说到这儿,我想起小时候憋着劲要买五块钱的干脆面,就为收集里头的水浒卡。现在孩子不集卡了,开始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价钱翻了上百倍,你说这算进步还是退步?
小军妈妈后来抹着眼泪跟我说,倒不是心疼那八百块,是怕孩子走了歪路。“他要真能提高成绩,我掏钱也乐意,可就怕遇上骗子啊。”
这话在理。现在网上这类服务鱼龙混杂,有些所谓的“导师”,可能连正经工作经历都没有,全凭一张嘴忽悠。孩子们辨别能力又弱,听着那些包装过的话术,很容易就当真了。
后来小军家这事儿怎么解决的?他爸没打没骂,就找了个在重点中学当老师的亲戚,真刀实枪地给辅导了两回。那老师一看小军的卷子就乐了:“你这基础不差啊,就是方法没找对,哪用得着花那冤枉钱。”
现在小军周末常去那老师家写作业,成绩还真上来了。上周月考,数学破天荒考了92分,把他妈乐得见牙不见眼。
说到底,孩子们需要的是真才实学的引导,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嘘头。要是学校能多开些心理课,老师家长能多听听孩子说话,可能这些“天价电话”就不会有市场了。
这事传到班上,又有几个孩子偷偷退订了类似的电话服务。有个小姑娘说得实在:“我现在有事就找班主任聊,她又不收费,说话还比网上那些人靠谱多了。”
看来啊,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用不着花八百块钱去电话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