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丹阳站大街的小巷在哪
一条老街的烟火气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他突然问我:"你说丹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我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来。这话问得可真有意思,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城区乱窜的日子。
站大街这个说法挺老的,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不太用了。指的是那些临街的热闹巷子,商铺挨着住户,早点摊的油烟混着晾晒的衣服味道。要说丹阳站大街的小巷在哪,还真得往老城区里找。我记忆里,白云街后面那片巷子就特别有这种感觉。
昨天特意去转了转,果然还是老样子。巷口修自行车的大爷还在,只是头发更白了。他手里扳手拧得吱呀响,头也不抬地说:"这条巷子我待了叁十年咯。"巷子不宽,两边是叁四层的老房子,阳台伸出长长的晾衣杆,挂着的衬衫在风里晃荡。
往前走几步就能闻到炸油条的香味。早点铺的老板娘系着围裙,正给客人装豆浆。"现在这样的巷子不多了,"她边说边麻利地系紧塑料袋,"新城区都是宽马路,走着反而没味道。"这话说得真对,宽马路是给车走的,这种小巷才是给人活的。
巷子深处有家裁缝店,老师傅戴着老花镜踩缝纫机。机器声嗒嗒嗒的,像在给这条巷子打拍子。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他抬头笑笑:"改衣服?""不是,就看看。"我说。他也没赶人,继续低头忙活。这种随意劲儿,大概只有在这种老巷子里才能遇到。
其实很多人问丹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找的不只是条路,更像是寻找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这里邻居见面会打招呼,小店老板记得熟客的口味,晚上还能听见谁家炒菜的声音。现在很多新小区,住了叁年都不知道对门姓什么。
转到巷尾看见几个老人在下棋,旁边围着两叁个看客。我凑过去瞧了会儿,穿汗衫的大爷突然开口:"将军!"对面戴帽子的大爷摸着下巴,半天没说话。看客们七嘴八舌地出主意,热闹得很。这种场景,在商场里可见不着。
天色渐晚,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不是那种很亮的路灯,是各家各户窗子里透出来的光,暖暖的。有户人家在炒菜,辣椒味飘出来,呛得路人直咳嗽,却又莫名觉得亲切。
往回走时又经过修车摊,大爷正在收摊。我随口问:"明天还来吗?"他拍拍工作服上的灰:"来,怎么不来,这条巷子需要修车的人。"是啊,每条老巷子都需要它的修车摊、裁缝店和早点铺,少了这些,魂就没了。
走出巷口回头看,里面星星点点的灯光,像这条老巷子在轻轻呼吸。其实何必特意去找丹阳站大街的小巷在哪呢?它们就在那儿,在城市的褶皱里,安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