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生品茶工作室,保山学子品茶空间
要说保山这地方啊,山好水好,茶树遍地长。走在校园里,偶尔能闻到不知从哪里飘来的茶香,淡淡的,挺提神。这种氛围里,出现学生自己搞的品茶工作室,倒也不奇怪了。
那天路过学校后街,看见个不起眼的小门脸,挂着手写的牌子——保山学生品茶工作室。推门进去,里面比想象中热闹。几个学生围坐在木桌旁,正泡着茶闲聊。店主是个大叁的学长,他说一开始就是几个爱喝茶的同学凑在一起,后来慢慢成了现在这样。
不只是喝茶的地方
“我们这儿啊,真不光是喝茶。”他边说边冲洗茶具,“有些同学压力大了来坐坐,一壶茶喝完,眉头就舒展了。前几天还有个学弟,为考研的事愁得睡不着,来这儿喝了两次茶,反而想通了。”他说着笑了笑,“茶嘛,本来就是让人静下心的东西。”
这话挺在理。现在学生压力都不小,有个能安心待着的地方确实难得。我注意到墙边书架摆着不少书, mostly 与茶文化相关,也有几本小说。旁边小黑板上写着这周的活动——周三茶艺体验,周五读书分享。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学生都挺自在。有人安静看书,有人小声讨论课题,还有个女生在窗边写生。茶香飘着,低低的谈话声像背景音乐,整个空间莫名让人放松。
从工作室到空间
后来在校园另一头,我又发现了类似的地方,叫“保山学子品茶空间”。名字差不多,氛围却不太一样。这里更大一些,除了品茶区,还有个小小的茶艺演示区。
负责的同学给我泡了杯本地的普洱茶,汤色红亮,入口醇厚。“我们这儿经常有外地同学来,”她说,“尝了这茶,都对保山有了新认识。”她告诉我,有个东北来的交换生,第一次喝普洱茶就是在这里,现在都快成“茶通”了,放假还特意带了些回家。
这让我想起之前去过的保山学生品茶工作室,虽然名字相似,但各有各的特色。一个像温馨的小客厅,一个更像开放的文化站。不过核心都一样——让学生们在茶香中找到片刻宁静,顺便交几个朋友。
说来也怪,就在这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些变化正在悄悄发生。那个总说自己坐不住的体育生,现在能安静地喝完一泡完整的工夫茶;几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因为都喜欢岩茶,组了个学习小组;就连外国留学生也常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这个茶,叫什么?”
茶还是那片叶子,但在这些学生手里,好像多了些别的东西。它不光是饮料,更像一条线,把零零散散的人和事串起来。保山学生品茶工作室和保山学子品茶空间这样的地方,或许正是提供了这样一条线。
天色渐晚,我离开时回头看了眼。暖黄的灯光从窗户透出来,隐约可见里面晃动的人影。这画面挺普通的,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让人记得住。也许明天,我也会带本书,去那儿喝杯茶,安静地待上一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