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根河男子偏爱的小巷
根河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才十月末,街面上已经能看到哈气成霜的景象。老陈裹紧棉袄,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拐进邮电局后身那条窄巷。这条藏在两排旧楼房之间的小路,本地人管它叫"老供销巷"——叁十年前这儿真是供销社的后院。
巷子不过百来米长,东头修车的老孙刚升起炭火盆,西头理发店的王师傅正拿着扫帚清理门前的雪。老陈熟门熟路地钻进巷子中段的"老根河酒馆",木头门推开时挂着的铜铃铛清脆地响了叁声。
巷子里的烟火气
不到二十平米的屋子里,五六张方桌都坐着人。烤羊腿的香味混着烟草气息在空气中缠绕,墙角的铁皮炉子上坐着个铜茶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白气。"来啦?"老板大刘从柜台后抬起头,顺手把烫好的酒壶放在老陈常坐的位置。无需多言,这是十年的交情。
这些常客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根河人,伐木工出身的张叔,开出租的小赵,中学退休的李老师。他们聚在这儿不全为喝酒,更多是图个自在。窗外零下叁十度,屋里暖气烘得人脸颊发红,玻璃窗上结着厚厚的霜花。
老陈抿了口烫好的白酒,辣意从喉咙暖到胃里。"今年冷得邪乎啊。"他对邻桌的老张说。"可不是嘛,"老张把花生米嚼得嘎嘣响,"不过再冷的天,往这儿一坐,啥烦心事都化了。"
这条根河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像个避风港。男人们在这儿聊天,说工作,聊孩子,偶尔也谈国家大事。话头起起落落,有时说到激动处声音高亢,有时陷入沉默,只听得到炉火噼啪作响。
老地方的新故事
巷子西头新开了家山货铺子,老板是个叁十出头的年轻人。他去年从外地回来,把老宅改成了店铺,专门收老乡采的蘑菇、蓝莓、黄芪。"现在年轻人往外走的多,我偏要回来。"他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这条根河男子偏爱的小巷,藏着咱们这儿的味道。"
修车铺的老孙接过话茬:"我在这巷子待了二十二年,见过的事儿多了去了。"他指着巷口那棵老榆树,"九八年发大水,树杈上还挂过渔船呢。"巷子里的男人们都笑起来,这是属于他们的共同记忆。
傍晚时分,巷子渐渐热闹起来。下班路过的男人们会顺道进来转一圈,可能只是买包烟,也可能是站着聊会儿天。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像根河这座小城的血管,男人们在此流动,交换着生活的温度。
老陈准备起身回家时,外面又飘起了雪。他站在巷口回头望,暖黄的灯光从各家店铺的门窗透出来,映在雪地上斑斑点点。这条根河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在暮色中静静呼吸,等待着明天的又一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