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崇州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
这几天在崇州本地的一些群里,总能看到有人发那种“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的消息。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种广告,我心里咯噔一下,现在都这么直接了吗?
有时候晚上刷手机,那个“崇州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的二维码图片,冷不丁就从一个聊天窗口里弹出来。我就在想,真有人会去扫这个码吗?这背后到底是啥情况?
街头巷尾的议论
前两天去菜市场,听见几个摊主在聊这个事。卖菜的王大姐说:“这些人胆子也太大了,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发这种信息。”旁边卖猪肉的老李接话:“听说都是骗人的,你扫了码转钱过去,立马就被拉黑。”
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表哥,上次家庭聚会时多聊了两句。他说这类“崇州150元辩辩二维码”的骗局最近确实多了起来,他们正在调查。受害人一般都是些好奇心重的年轻人,或者是独自在外打工觉得寂寞的中年人。
想想也是,现在这世道,150块钱能干啥?吃顿火锅都不够。要真有什么“小妹”服务,这个价钱未免也太不现实了。可偏偏还是有人上当,大概是被那种“方便快捷”的承诺冲昏了头脑吧。
我们小区楼下便利店老板跟我说,他经常看到有人站在街角偷偷扫这种二维码,扫完还东张西望的。“都是些二叁十岁的年轻人,看着挺正常的,也不知道咋想的。”他一边整理货架一边摇头。
其实这种事情吧,说到底是人的心理在作怪。现在生活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疏远了。有些人觉得寂寞,就想找点刺激,结果正好掉进别人设好的圈套里。
我邻居家的小伙子,上个月就差点上当。他后来跟我说,那个“崇州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的广告说得可好了,什么“安全可靠”、“随叫随到”。幸好他扫码前多留了个心眼,上网查了查,发现好多人都说这是骗局。
这类广告通常用词都很模糊,不会直接说具体提供什么服务,但那个意思大家都懂。他们就是利用这种暧昧的表达来吸引人,同时又可以狡辩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
现在走在崇州的一些老街区,还能在电线杆上看到贴着的这种二维码小广告。风吹日晒的,边角都卷起来了,但上面的数字依然清晰可见。也不知道贴这些的人图个啥,难道真能骗到人?
说起来,这种“150元辩辩二维码”的套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前在别的地方就出现过,现在轮到我们这个小城市。骗子们也是看人下菜碟,知道小地方的人可能见识少,容易上当。
我女儿在成都读大学,她说大城市里这种骗局反而少,因为大家都见多识广了。倒是像崇州这样的县级市,最近成了重灾区。她每次回家都要叮嘱我,千万别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其实吧,要避免上当也简单——天上不会掉馅饼。那种太便宜、太容易的好事,十个有九个都是坑。再说了,真要寂寞了,找朋友聊聊天、吃吃饭,不比在网上找那些虚无缥缈的强?
最近感觉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前几天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清除那些小广告,还在公告栏贴了防骗提示。虽然不能一下子根除,但总算是个好的开始。
这种事情啊,说到底还是要靠大家自己提高警惕。看到“崇州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这种广告,直接忽略就对了。省得钱被骗了不说,还要惹上一身麻烦,那才叫得不偿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