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喝茶上课资源群,怀化品茶学习交流圈
这几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怀化喝茶上课资源群”的分享,刚开始还挺纳闷,喝茶就喝茶嘛,怎么还和上课扯上关系了?后来忍不住加了几个群,发现里头还真是别有洞天。
进群那天正好是周末上午,手机叮咚叮咚响个不停。点开一看,有人在分享自家茶园的头采银针,嫩绿的茶芽在照片里泛着茸茸的白毫。底下马上有人问:“这个冲泡水温要多少?上次按普通绿茶的方法泡,总觉得差点意思。”没几分钟,群里一位自称做了二十年茶艺师的李姐就发了段语音,从温杯烫盏讲到注水手法,还特意提醒银针不能用沸水直接冲。
茶香里的学问
说来也怪,平时刷短视频总觉得静不下心,但在“怀化品茶学习交流圈”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上周叁晚上,群里组织了个线上品鉴会,主题是“如何辨别岩茶的岩韵”。主持人开了视频直播,把不同山场的肉桂摆在茶席上对比着泡。看着茶汤颜色的细微差别,听着他们描述那种“岩石里长出来的气息”,我突然理解了老茶客常说的“喉韵”是什么意思。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个群居然还有线下活动。上周六在城东的茶空间办了场品茶会,来了二十多人。坐在我对面的王阿姨带着自己收藏的九十年代老白茶,边泡边聊存放心得:“南方存茶最怕梅雨季,我这茶能存这么好,全靠抽湿机常年开着。”她小心地分茶给大家品尝,那杯老白茶入口醇滑,带着淡淡的药香,确实和店里卖的新茶不一样。
其实像“怀化喝茶上课资源群”这样的圈子,现在越来越多了。有次我在群里提到想买把紫砂壶,马上有好几个人提醒:“千万别急着入手,先来上手摸摸不同泥料的区别。”第二天真有位茶友把他收藏的几把壶带到茶室,手把手教我怎么看砂料、试出水。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比看多少教程都管用。
前两天群里新来了个大学生,说想给爸爸买生日礼物。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最后选了套便携茶具配着本地产的黄金茶。小姑娘后来晒了照片,她爸爸开心得当即就开汤泡茶,还特意在家庭群里夸女儿懂事了。这件事让我想起刚入群时,有位老茶人和我说过的话:“喝茶这件事啊,喝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人情味儿。”
现在每天早上起床,我都会先看看群里又有什么新动态。有时候是茶农分享采茶视频,有时候是有人在讨论茶席搭配,甚至还有人研究茶点配方。这个“怀化品茶学习交流圈”就像个永远在更新的茶叶博物馆,随时都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