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品茶自带工作室,大安茗茶自备茶室雅集

发布时间:2025-11-02 03:40:55 来源:原创内容

前几天路过老城区,偶然瞥见巷子深处新开了家「大安品茶自带工作室」。木招牌被雨水洗得发亮,推门时铜铃铛"叮铃"一响,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祖父去茶庄的光景。

掌柜的是个穿亚麻衫的年轻人,正蹲在炭炉前扇火。见我驻足,他拎起陶壶淋烫茶海,热气腾起时说了句:"现在人都赶时间,能静下心喝杯茶的反倒是少数了。"

茶是旧茶,人是新客

这地方妙在能带自己的茶。我掏出包里那饼存了叁年的普洱,茶刀撬开的瞬间,掌柜的眼睛就亮了:"这茶存得好,背面条索还带着金毫。"他递来粗陶盖碗,却没急着泡茶,先往茶则里拨了些干茶推过来,"您闻闻,是不是有野蜜香?"

说来也怪,同样的茶叶,在家泡总欠点意思。看着他先用沸水醒茶,再悬壶高冲,茶汤橙红透亮得像琥珀。原来我平时水温总差两分,注水又太急,把茶叶闷着了。

方寸茶席自有天地

隔壁桌几位老先生正举办「大安茗茶自备茶室雅集」。有人带了武夷山肉桂,有人携着太湖碧螺春,紫砂壶在众人手里传递,倒像在完成某种仪式。穿青布衫的老人将茶海里的余汤点在我杯里:"这叫茶娘,最是温润。"

窗外蝉鸣阵阵,屋里却只有茶水倾注声。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穿半座城来这儿——现代人缺的不是好茶,是能安心喝茶的场域。就像掌柜说的:"茶席不必大,心安即是归处。"

炭炉上煮着第二道茶,蒸汽顶得壶盖轻轻作响。穿亚麻衫的掌柜转动建盏,正在教新来的姑娘看茶毫。茶汤在光下泛起一圈金边,像时光凝固成的涟漪。或许下次该把书房那盒正山小种带来,试着在晨雾初散时泡一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