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同行
最近朋友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挺热闹——庐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结伴登山。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痒痒,你说现在年轻人整天不是上课就是刷手机,能凑齐百来号人一起爬山,还真不容易。
周六清早五点半,天还蒙蒙亮,山脚下已经聚满了人。穿校服的高中生、套运动帽衫的大学生,叁五成群聊得正欢。组织活动的男生举着喇叭喊:“咱们分叁组上山,体力好的走陡坡,想看风景的绕花径,最后在含鄱口集合!”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我跟着第二队慢慢往上走,石板路上全是嗒嗒的脚步声。
山道上的偶遇
有个戴眼镜的女生边走边喘气:“平时体育课跑八百米都要命,没想到今天能爬这么高。”她同学笑着拽她书包带:“你看前面那对双胞胎,扛着单反一路拍——人家说这是要交摄影作业呢!”这话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确实,这次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同行的活动,倒成了大家完成课外实践的好机会。
半山亭休息时遇见个特别健谈的老爷爷。他握着保温杯打量我们:“这些年见过不少旅游团,你们这样学生自己组织的倒是头回见。”有个男生擦着汗接话:“我们算过时间,叁小时刚好能看完主要景点,下午还得回学校写作业。”老爷爷连连点头:“年轻真好,我们那会儿上山得走整天哩。”
越往上爬,雾气越浓。有个穿红色冲锋衣的姑娘突然指着远处:“快看!云海!”所有人齐刷刷扭头。真的,翻滚的云浪从山谷里涌上来,把整片竹林都染成了奶白色。那个瞬间,只听见相机快门声和此起彼伏的“哇——”。
叁小时能改变什么
离约定时间还剩半小时,大部分人都到达了含鄱口。让人惊喜的是,这次庐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居然真没人掉队。有个胖乎乎的男生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我妈本来让我带登山杖,我说不用——现在后悔了!”他同桌从兜里掏出巧克力分给他:“下次咱再来,说不定就能一口气冲上五老峰。”
带队老师看了眼签到表,突然笑了:“你们知道吗?最初报名97人,现在实到103人。”原来路上碰到其他学校的学生听说这个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同行的活动,临时加了进来。穿不同校服的人们互相分享水和零食,这个场景比任何风景都动人。
下山时遇见挑山工,他看着我们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直乐:“学生娃娃们今天把山道都走亮堂了。”确实,青石板路上跳跃的校服颜色,路边休息时互相提醒注意安全的声音,还有永远走在队伍最后压阵的体育委员——这些片段拼成了特别的清晨。
回程大巴上格外安静,累坏的学生们东倒西歪睡着。窗外的庐山渐渐远去,但手机群里已经开始讨论下次活动。或许这样的叁小时,不只是爬了座山,更像给平淡生活撕开道口子,让风和光都漏了进来。